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發表的一份研究表明,根據對燃煤電廠的財務和經濟分析,煤炭正逐漸失去其作為發電資源的優勢。該研究指出,盡管美國煤炭發電的份額不小,但是在過去六年里,煤電的份額已經從50%下降到38%。自2005年以來,美國已取消了150座新燃煤電廠的建設計劃,同時關閉了一些已有電廠。2012年,美國只有一座新建燃煤電廠并網發電。
據悉,在2012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就有批評奧巴馬總統和美國環保局的煤炭污染控制政策將使美國的燃煤電廠被迫關閉并導致大量煤礦工人失業。
能源經濟學家、能源經濟與財務分析研究所(IEEFA)創始人戴維·施力索(David Schlissel)對煤炭行業宏觀經濟情況和單個燃煤電廠的財務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他發現了的幾個原因。首先,在過去十年里煤電廠建設成本急劇上升。例如,位于伊利諾伊州南部的草原州能源園區預計的建設成本為18億美元,而實際建設的成本超過了49億美元。(1美元約合6.24元人民幣)。
此外,施力索指出,2005年以來天然氣價格驟降,也使煤電廠失去經濟優勢。例如,美國燃煤電廠電力銷售的利潤已經從2008年的200億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40億美元。
密西西比州一座裝機容量為160億瓦的發電廠擁有兩臺燃煤發電機組和兩臺天然氣發電機組。2006年,該電廠主要依靠燃煤發電機組發電,煤電機組的發電負荷高達80%,而另外兩臺天然氣發電機組的運行負荷僅為30%。到2012年,該電廠的發電情況發生了翻轉:燃煤機組的發電負荷降為25%,而天然氣發電機組的發電負荷上升為84%。這一趨勢意味著發電企業將主要依靠天然氣發電盈利,而不是煤電。
施力索還指出,由于許多燃煤電廠接近退役,許多零部件老化,維護成本升高,也使得燃煤發電優勢減弱。目前,美國60%的燃煤電廠運行年限超過40年,2012年退役的燃煤電廠平均運行年限為53年。如果一座電廠即將退役,那么安裝脫硫等尾氣治理裝置的成本將過于昂貴。
在施力索分析的諸多因素之外,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經濟學家梅麗莎·安和恩(Melissa Ahern)認為,通過火車、船舶和卡車運輸煤炭的費用漸增,極大地增加了燃料成本,此外,電力公司本身也有動機改用天然氣發電,所以,煤炭正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