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評估誰在引領新一輪清潔技術競賽:中國還是美國?
中國和美國在引領新一輪清潔技術浪潮的競賽中比拼
在去年的總統競選中,無論奧巴馬總統還是他的共和黨對手羅姆尼,全都沒有把氣候變化當回事。因此,當聽到奧巴馬在他的就職儀式上提出要在氣候變化和清潔技術上采取行動時,環保人士們就算沒有欣喜若狂,也可以說歡欣鼓舞了。奧巴馬說:“我們必須充當領頭羊,絕不能把這個能夠帶來新工作、開創新產業的技術的領導權讓給其他國家。”
但是,與奧巴馬在演說中沒有點名的競爭對手——中國相比,目前美國在清潔能源方面處于什么位置?如果要奪取可再生能源的領導地位,美國需要在何處更下功夫?
從可再生能源的產量和裝機數量來說,美國確實落后于中國。那些認為美國首先必須重新奪回制造領先地位的專家對此感到擔心。
在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方面,美國依然領先,但根據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的一份新報告指出,即使在這里,它也面臨著地位下滑的危險。報告中說,過去五年中,美國在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長率排名上連世界前十名都沒進,而在清潔能源的裝機容量增長率的排名上,從2006年以來一直排在第十位。
從投入強度(即清潔能源投入與全國經濟產出之比)來說,美國在20國集團中也僅名列第八。
以風能為例。短短幾年時間,中國的裝機容量就超過了世界所有其他國家。根據彭博社旗下的新能源財經資訊公司二月份發布的報告,中國的風能已經連續四年超過美國。按照這個速度,中國將提前一年完成2015年風能裝機容量1億千瓦的目標。(情況核實:據維斯塔斯公司北京辦公室分析員湯姆·佩爾曼說,由于電網建設跟不上風電裝機發展的速度和技術原因,中國有20%-25%的風電無法接入主電網。)
那么,中國又是怎樣一躍而成為風能(以及太陽能)的頭號大國呢?中央政府制定了關鍵的國家目標,以期實現風能產業的飛躍式發展:先是設置了降低碳強度(即單位GDP所用的能源數量)目標和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的裝機目標,中央和地方政府還通過各種補貼來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皮尤基金會的報告說,相比之下,“美國的能源政策缺乏一個明確的目的性或者方向性。”
佩爾曼指出,由于缺乏聯邦政府持續長期的支持,美國風能的發展受到阻礙。去年,因為不確定國會是否會同意將一項至關重要的課稅扣除延長一年,各風電企業解雇了數百名工人。盡管在財政懸崖協議中國會的確延長了這一稅收補貼,但僅有一年。如今,美國的風電部門正在推動將這一優惠措施再延長五年。
另外一個問題出在美國的清潔技術企業身上:風險資本對清潔技術的手變緊了。根據Cleantech Group的研究,去年全世界在清潔技術上的投資減少到65億美元,下降了33%。事實證明,清潔技術的資本密集性要比投資者們預期的更強。因此,為了尋求更快的回報,它們紛紛把投資方向轉移到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去了。
于是,當中國企業帶著大筆資金來換取美國的創新時,手里缺錢的美國清潔技術公司對這個機會十分歡迎。一個例子就是萬象集團成功中標,以2.57億美元收購了設在波士頓的車用蓄電池制造商A123。
盡管中國清潔技術企業的風險資本也有減少,但中央政府對其進行了間接的支撐。比如,二月初,就在北京和其他地方遭遇前所未有的霧霾侵襲時,中國宣布了一項新的國家太陽能裝機目標,從原來的2015年2100萬千瓦猛增到3500萬千瓦。
美國如今仍然讓中國嫉妒的一個領域是創新。“美國是毫無疑義的創新技術中心,”上海啟明創投合伙人芝華士·蘭說。但是,無數專家小組都認為,美國2012年45.6億美元的能源研發資金還應該再增加2到4倍才行。
與此同時,“中國實際上正在加大對綠色創新的投入并取得成功……這在世界朝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致力于中國風能產業研究的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喬安娜·路易斯在其新書《中國的綠色創新》中如是說。
中國在創新上的部分進展是在中美各種合作項目的推動下完成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提高能效的研究上與中國研究者有長期的合作。舊金山的能源基金會中國可持續能源項目也支持中國在許多領域的研究。
但是,對美國企業來說,保護知識產權和其他資產是一個巨大而現實的關切。一家美國大公司的一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曾經要帶中國同行參觀東南部一座電廠的配電中心,卻在最后一刻被告知禁止中國客人禁止參觀,原因就是中心的系統正在遭受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
在另一個案例中,美國超導體公司已經起訴中國風力發電機制造商華銳風電侵犯其知識產權。
因此,誰將在這場清潔技術的競賽中獲勝呢?彭博社旗下新能源財經咨詢公司的分析師納薩尼爾·布拉德認為,這要看你如何衡量。他說,中美兩國“緊密聯系,不分彼此。我們進口很多,同時也出口了很多。”美國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但卻出口制造它們的資本設備。“我們并未堅持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