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性角度:
特高壓交流輸電具有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輸電走廊明顯減少等優點,在輸送同容量、等距離情況下,其經濟性比超高壓交流輸電更好。具體如下:
① 建設成本:有資料測算,按相同容量分析,目前特高壓等級的發電機升壓變壓器的成本還高于超高壓,但特高壓設備的費用均低于超高壓的:線路為超高壓的60%~70%,斷路器為50%~70%,并聯電抗器為90%,特高壓升壓和降壓變壓器(包括自耦變壓器)與超高壓大體相當。采有空氣絕緣的傳統型變電所,整個造價將比超高壓節省10%~15%。一條傳輸容量為5700MW的1 150 kV線路,可代替5~6條500 kV線路或3條750 kV線路。施工中可節省鐵塔用材近1/3,節約導線近1/2。
② 輸電成本:美國邦維爾電力局曾將500 kV與1 100 kV的輸電成本進行了比較。以322 km(200 mile)長的輸電線路為例,經濟轉換點為2400 MW。目前有關國家規劃和建設的交流特高壓線路的輸送容量,遠大于2400 MW,一般單回線路的輸送容量為5 000~6 000MW,且多數線路長度也超過322 km,因此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經濟性顯而易見的。上述比較是建立在相同線路損耗的基礎上,實際上特高壓輸電線路可大大減少輸電損耗,輸送同樣的容量,1100 kV線路的損耗為500 kV線路的20%~50%,由此可見,提高輸電電壓對減少傳輸能量的損失有很大的作用。
③ 輸電走廊利用率:隨著經濟的發展,征地費用在輸電工程建設投資中所占的費用比例將越來越高,在人口稠密地區和林區,處理走廊所需賠償費用有的已占總投資的30%以上。這就要求電網的規劃、發展要立足于綜合、長遠的考慮,充分挖掘每一走廊的容量輸送潛力。據估計,1條1150kV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可代替5~6條500kV線路,如1150kV特高壓輸電線路按環境要求走廊寬度約為90m,6回500kV線路的走廊寬度約為 360m,則1150kV特高壓線路走廊寬度約僅為同等輸送能力的500kV線路所需走廊寬度的1/4,采用特高壓輸電提高了走廊利用率。
④ 線路損耗:特高壓交流輸電與超高壓交流輸電相比,具有低損耗的特點。1100KV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線路損耗大約是500KV超高壓的1/16。
2) 運行方面:
① 短路電流:特高壓交流輸電能夠限制短路電流,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500kV輸電線路短路電流超標的問題。
② 無功補償:特高壓輸電系統電壓高、電流大,線路一般比較長,無功平衡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隨線路長度的增加更加顯著。
③ 操作過電壓:在特高壓電網建設初期,尤其是電源送出工程初期,由于電源側系統較弱,工頻過電壓水平較高,相應地導致操作過電壓水平也提高,直接影響設備制造成本和系統的運行性能。
④ 運行可靠性:目前特高壓交流輸電設備制造的水平還不如超高壓交流輸電那么成熟,最令人擔憂的就是設備的制造水平和可靠性能否滿足運行要求。
⑤ 穩定性:當線路輸送功率變化,送、受端無功將發生大的變化。如果受端電網的無功功率分層分區平衡不合適,特別是動態無功備用容量不足,在嚴重工況和嚴重故障條件下,電壓穩定可能成為主要的穩定問題。
⑥ 環境的影響:特高壓略大于超高壓。這里所說的環境影響主要指電磁環境影響。電暈放電產生的無線電干擾是高壓架空送電線的固有特性,其頻率基本上就在30MHz以內,主要可能對居民的中、短波廣播接收質量產生影響。但是據研究表明,特高壓輸電線路的無線電干擾控制指標或預計的干擾水平可以達到與現有實際運行的最高電壓等級的線路的干擾指標相當。
對比分析大型電網分別采用交流和直流進行互聯的利弊
大型電網采用直流互聯的優點有:
① 直流輸電線路的輸送容量大、輸電損耗小、線路走廊窄,且傳輸容量不受無功限制,適合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特別適合于海峽兩岸輸電;
② 直流的一個極發生故障,另一個極可以繼續運行,且可充分發揮其過負荷能力,可以不減少或少減少交換功率的損失;
③ 可以實現電網間的異步互聯:被聯電網可以是額定頻率不同的電網,也可以是額定功率相同但非同步運行的電網;
④ 直流輸電不增加被聯電網的短路容量,不需要由于短路容量的增加而更換斷路器等;
⑤ 被聯電網之間交換功率的大小、方向可以方便快速的進行控制,有利于快速調節交流系統的有功和無功平衡,從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
大型電網采用直流互聯的缺點有:①換流裝置昂貴;②消耗無功功率多;③對交流系統的諧波污染;④缺乏直流開關;⑤發生換相失敗,特別是閉鎖后對于整個輸電系統的穩定性存在很大的影響。
與直流互聯相比,采用交流互聯,特別是超高壓交流互聯,同樣具有輸送容量大、輸電損耗小、線路走廊窄等優點,能夠提高互聯電網的電力交換能力。此外,采用交流互聯,不存在諧波污染,不存在直流閉鎖問題。
與直流互聯相比,其缺點體現在:
①被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