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日前在京召開。會議明確,今年在繼續確!叭三進”的基礎上,能源局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優化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不失時機地推進能源體制改革,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三穩三進”見成效
2012年,我國能源系統按照中央“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三穩三進”,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全年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實現了年初提出的供應穩定、市場穩定和價格穩定的目標,能源結構調整有新進展,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回顧五年來的發展實踐,我國能源發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能源生產大國。電力裝機由7.2億千瓦增長到11.4億千瓦。石油增儲穩產,天然氣快速發展,用氣量由705億立方米增長到1500億立方米左右。水電新增裝機1億千瓦,達到2.49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風電裝機由500萬千瓦迅速增加到6300萬千瓦,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萬千瓦。核電在建機組30臺、3273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在役機組保持了安全穩定運行。
在支撐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能源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通過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5年內我國共解決445萬無電人口用電。建成青藏聯網工程,結束了西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的歷史。建成1億千瓦熱電聯產項目,改善了7000多萬城鎮人口供暖條件。城鎮居民生活用氣人口由9000萬增加到2.3億。人均生活用電量由273千瓦時提高到466千瓦時。
可以說,能源的發展,對我國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支撐和保障作用。
推進八項重點工作
2013年,作為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源經濟發展同樣面臨新的機遇與考驗。國家能源局強調,全國能源系統要深入分析能源發展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謀劃好能源發展改革的新任務。面對實現兩個“翻一番”、城鎮化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確保能源安全等歷史重任,根本的出路就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為此,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能源發展的質量、效率和效益,用更少、更清潔的能源,支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必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從敞開口子供應能源,轉變到保供應與控總量相結合,倒逼轉方式、調結構;必須統籌能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從過度依賴傳統化石能源,逐步轉變到更多依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經濟增長建立在資源可接續、生態可承載的基礎之上;必須加快構建立足國內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把國家能源安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從國內發展形勢看,2013年是我國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能源局所定的發展基調是: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堅持“三穩三進”,確保能源生產穩定增長、確保能源市場基本穩定、確保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上有新進展、在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調整上有新進展、在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上有新進展,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建設生態文明,確保能源安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2013年,能源領域將重點推進以下八個方面工作:增加國內能源有效供給,推進煤炭安全開采和高效利用,優化發展煤電,加快建設跨區輸電通道,大力開發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確保全年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水電,協調發展風電,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全年新增水電裝機2100萬千瓦、風電裝機18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著力建立倒逼轉方式調結構的長效機制。加強能源科技創新,繼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依托重大工程,推進關鍵裝備國產化。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深入研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推進國際能源互利合作,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快實施能源民生工程,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加強能源行業管理,抓好已有能源規劃的貫徹落實,制定出臺產業政策,推動能源立法,加強標準建設。
此前,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2013年工作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強調,要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力爭在重要領域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包括: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為重點的價格改革,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實施重點電煤與市場煤價格并軌,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等。此次會上,能源局表示,要不失時機地推進能源體制改革。而且,要明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積極開展試點示范。業內人士預測,能源體制改革或將在今年取得實質性進展。
此外,針對今年初以來受全球性寒流影響,我國各地遭遇寒冬,進而給供電、供熱、供煤、供氣帶來的新考驗,能源局強調,能源系統要加強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形勢變化,抓好煤電油氣各環節銜接和組織協調,加強安全生產,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