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起步到普及、提升,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從最初的簡單概念探討付諸于實踐。這一轉變過程也是企業在觀念上的一大進步,從認識不足到充分認識到開展信息化對節約企業成本和達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對其重要性仍有待全面提升,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規劃和長遠規劃的部署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
推動企業信息化綜合集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自成立以來,在兩化融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已初步形成推進的套路和方法。概括來說是體現面點的推進方法,面是按照區域形式來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點則是推進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兩化融合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年會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董寶青認為,在微觀層次,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推動企業信息化的綜合集成。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都實施了信息化的一些建設項目,也建立了關鍵業務系統,但大部分企業的信息系統還是信息孤島,企業級的綜合集成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要把一個企業的各種已建和未建的信息在一個集成的思路下繼續推進。
二是在集成基礎上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引領企業的商業模式、制造模式創新。
三是開拓企業新的信息化應用。以前的信息化應用主要集中在ERP、人力資源管理、財務,銷售、CRM等方面,現在則不斷涌現出新的應用,如節能減排、綠色、安全等內容。此外,還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這是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新亮點。
四是繼續深化原有應用。很多應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就企業來說,如研發設計中有第一代研發設計、第二代研發設計、現在向第三代研發設計轉型,甚至還有企業提出了第四代。
五是要從企業內部的信息化邁向外部信息化。即根據企業的供應鏈搞商務協同,把供應、銷售等供應鏈打通,使社會的網絡經濟全部基于一個快速、敏捷的協同體系。
“從企業信息化過渡到產品信息化,企業成為以生產產品提供服務的創造財富的主體。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使絕大多數產品被信息化。”董寶青解釋,特別是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發展之后,絕大多數產品都可以被信息化,如智能汽車,智能家電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最終競爭的載體是產品和服務。產品信息化使產品的升級換代速度加快,也產生了新的利用空間。
“因此,將來會把產品信息化以及基于產品信息化新商業模式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重點!倍瓕毲啾硎。
最大限度實現信息共享
國資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張銘日前在第二屆中國能源企業信息化發展論壇上就企業信息化發展呈現出的新特點作了介紹。
近年來,電子商務活動在迅速擴大,信息化正向大量的項目建設、項目整合方向轉變,也逐漸從低端的系統集成向高端的應用集成方向發展,信息共享的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張銘表示,目前對信息化應用得比較好的企業已經把信息技術建設滲透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如研發、財務、人力資源管理、設備、業務流程、供應鏈、客戶管理等多個領域,以此達到資源的最大共享和合理利用。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分配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能源的節約、增效、安全保障等也已經成為各國共識。
據了解,東軟集團正向能源領域全產業鏈模式拓展,利用移動通信技術開發能源領域的解決方案來協助電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企業的室外設備的檢查、巡視、測試、檢驗、檢修等作業。
在智能電網領域,東軟集團成功簽訂了遼寧、河南等用電信息采集及衍生項目。在煤炭與發電、石油、石化等業務領域還加強技術儲備和市場培育,有利于未來全產業鏈業務布局。不僅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還利用信息化為高耗能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節能的效果非常明顯。
“目前已有80%的中央企業在節能減排領域有了信息化的實踐。很多以節能減排為切入點,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改造提升相關的環節,都在充分的利用和挖掘各種潛在的信息資源。”張銘表示,此舉讓節能減排的檢測、控制和預警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此外,張銘補充到,和國際領先的能源企業如美孚石油、殼牌等相比,國內大的中央企業在系統集成等領域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信息化也明顯的推動了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但是,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僅以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為例,據《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與現狀白皮書》調查顯示,“企業對信息化作用認識不足”這一因素以59.4%的比重占據首位,這些企業普遍認為信息化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盈利起不到決定作用。
“部分企業在信息化變革和管理體系、創新業務模式、引領戰略轉移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睆堛懕硎尽
維護能源和信息安全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能源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面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嚴峻形勢,如何在有限的資金下實施能源企業的信息化?怎樣選型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如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諸多問題都是擺在企業掌舵者面前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