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闡明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為“十二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繪就了總體藍圖,提出了行動綱領。明確任務分解落實應是未來工作的重點。現將《規劃》提出的九項主要任務摘要刊登,以饗讀者。
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 培育新的能源供應增長極
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流域水電規劃,做好生態環境保護。
著力突破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技術瓶頸,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培育新的能源供應增長極。
安全高效開發煤炭。到2015年,煤炭產能達到41億噸,煤炭產量控制在39億噸以內;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安全高效煤礦產量25億噸,占全國的60%以上,比2010年增加約30個百分點;原煤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8%以上;礦井水利用率達到75%。
加快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鼓勵低品位資源開發,推進原油增儲穩產、天然氣快速發展。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以上,產量穩定在2億噸左右;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
大力開發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根據資源前景和發展基礎,重點加大煤層氣和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到2015年,煤層氣、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分別增加1萬億和6000億立方米,商品量分別達到200億和65億立方米,非常規天然氣成為天然氣供應的重要增長極。
推進能源高效清潔轉化 提高能源加工轉化效率和清潔化利用水平
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火電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3克。
“十二五”時期,全國新增煤電機組3億千瓦。
立足資源優勢,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燃煤發電、煉油化工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探索煤炭分質轉化、梯級利用的有效途徑,提高能源加工轉化效率和清潔化利用水平。
高效清潔發展煤電。繼續推進“上大壓小”,加強節能、節水、脫硫、脫硝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煤電綜合改造升級工程,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火電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3克。“十二五”時期,全國新增煤電機組3億千瓦,其中熱電聯產7000萬千瓦、低熱值煤炭資源綜合利用5000萬千瓦。
推進煤炭洗選和深加工升級示范。以提高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水平為目標,加大煤炭洗選比重,提高商品煤質量,優化煤炭加工利用方式,逐步建立科學的煤炭分級利用體系。到2015年,原煤入選率達到65%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十二五”時期,新開工煤制天然氣、煤炭間接液化、煤制烯烴項目能源轉化效率分別達到56%、42%、40%以上。
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 推廣新型供能方式
加強供能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支撐,促進交通燃料清潔化替代,降低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排放。
以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為重點,大力推廣新型供能方式。
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實現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能系統協調發展。積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大力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營造有利于分布式能源發展的體制政策環境。將分布式能源納入電力和供熱規劃范疇,加強配套電網和熱力網建設。創新體制機制,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標準,完善分布式能源價格機制和產業政策,努力實現分布式發電直供及無歧視、無障礙接入電網。
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智能電網建設,著力增強電網對新能源發電、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載和適應能力。加強智能電網規劃,通過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和示范項目建設,確定技術路線和發展模式,制定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和智能電表應用。“十二五”時期,建成若干個智能電網示范區,力爭關鍵技術創新和裝備研發走在世界前列。
加快能源儲運設施建設 提升能源應急保障能力
“十二五”時期,新增原油管道8400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2.1萬公里,成品油年輸送能力新增1.9億噸。
統籌各種能源運輸方式,優化能源流向,擴大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規模。
強化戰略通道和骨干網絡建設。石油。加快西北(中哈)、東北(中俄)和西南(中緬)三大陸路原油進口通道建設,加強配套干線管道建設。
天然氣。“十二五”時期,新增天然氣管道4.4萬公里;沿海液化天然氣年接收能力新增5000萬噸以上。
電力。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0萬公里,跨省區輸電容量達到2億千瓦。
提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油氣儲備。
建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二期工程,啟動三期工程,推進石油儲備方式多元化。
煤炭儲備。加快在沿海、沿江港口及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建設國家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