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泥玻璃陶瓷產業產能嚴重過剩
2012年12月中旬,水泥行業庫存已經連續六周上升,全國磨機開工率下降3.3%至45%。而這樣的局面不只在水泥行業中存在,玻璃、陶瓷也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
截至12月20日,玻璃庫存量為2757萬重量箱,較12月12日的2710箱上漲47萬重量箱。國內浮法線284條,其中在產生產線217條,停產27條,冷修39條,放水兩條,增加兩條,供應壓力增加,下游消費弱勢。
陶瓷行業也不樂觀,佛山位于行業年會上,很多位于廠家表示,位于產品銷售受阻,消化庫存成為廠家當務之急。
自2012年6月起,淄博、夾江等地便有一批企業停掉部分窯爐,其中大部分此后沒有重開。7月,高安部分陶企業處于停窯狀態。8月,法庫、臨沂等產區停窯比例上升。10月,全國開始蔓延停窯大潮。
點 評
不“去產能”的“去庫存”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不“去產能”的“去庫存”等于空談。能夠起到實質意義的“去產能”,是市場形成的痛苦過程,不是國家層面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和“力推兼并重組”就能完成的。
解救“去產能”與“去庫存”的突破口,不是靠發改委大筆批下大項目,也不是靠房地產企業拉高出貨后的投資延續,更不是靠地方政府躍躍欲試的實施土地城鎮化。這些相當于給中國經濟打下“催產針”的做法,不能幫建材行業走出谷底,反而會使地方和企業產生更大的誤判,釀造社會更大的危機。
解鈴還須系鈴人。當初由于經濟大潮上涌時而瘋狂投資的企業,在大潮退去的時候,必須要體會“裸泳”的尷尬,付出代價,才能達成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共識。只要一刻沒有滯銷,只要身邊的企業都沒有停窯,瘋狂的投資、生產、價格戰都不會停止。殺紅了眼的企業對著政府一再提醒的“淘汰落后產能”和“力推兼并重組”,只能是不斷苦笑。
2、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研發啟動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粉磨關鍵裝備的研發與應用”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月12日,中國建材聯合會召開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研發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全體會議。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的創新與研發,標志著我國水泥工業開啟了一個引領、超越世界水平的新時代。
點評
從追趕到超越
中國水泥工業已經完成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階段,應該適時進入超越引領階段。
在我國水泥工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面臨全行業產能過剩和環境、資源約束加劇的形勢,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目標和新的發展模式。水泥工業要踏上新的征程,繼續前進,肩負起占全球總產量58%的水泥生產大國的責任,就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實現轉型升級。只有創新提升,才能夠超越引領。
水泥工業的新發展最根本、最關鍵、最核心的是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組織并凝聚全行業的智慧力量,完成我國水泥工業設計優化、工藝改革、裝備提升,以及節能減排、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領先世界水平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創新研發任務。
3、中建材與海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2年12月4日,中國建材集團與安徽海螺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搭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戰略平臺,實現雙方互利共贏。這一事件意義超越兩家企業自身。這一合作體現了大集團高度的責任感,在當前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大環境下,企業之間即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對促進行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區域市場整合、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以及穩定地區市場價格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點評
從“戰”到“合”
中國水泥行業的價格戰一度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水泥企業使出渾身解數應對需求萎縮,產能集中釋放的現實。兩家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泥企業從肉搏價格戰到“戰略合作”,開啟了水泥行業發展的新時代。
而實現合作的技術就是在行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的共識。產能過剩的現實問題證實:在行業將面臨長期過剩的情況,大企業間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價格問題,更多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問題,因為只有抱團取暖才有出路。價格競爭不是公平競爭的惟一內容,在法律框架下,維護競爭有序的市場更為重要。
從另一種角度講,兩家集團強強聯手也將推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以及未來的區域市場整合。區域整合需要每個區域市場中的大企業形成共識,如果是形成不了共識的區域市場,既是幾家大企業占有絕對市場份額也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兩家的合作對行業市場整合起著積極的引領作用,也勢必加速該區域市場的企業兼并重組進程。
4、中材集團董事長譚仲明逝世
2012年9月2日,中材集團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譚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