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歐美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后有發展中國家競相卷進工業化進程。遭遇雙重夾擊的中國制造業,既有成本優勢日漸削弱,新的比較優勢還未形成。面臨四重挑戰,中國制造只能“抗兵相加,哀者必勝”
向奧巴馬說“這些工作不會回來了”的喬布斯離世一年多后,蒂姆·庫克的蘋果公司滿足了美國總統。2012年底,這位蘋果公司現任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新的一年里投資1億美元把部分Mac電腦生產線遷回美國。這是十多年來蘋果公司首次將其生產部門遷回本土。
蘋果的做法并不算特立獨行。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2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在其對106家年銷售額不低于1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所進行的調查中,有37%的公司表示正考慮或計劃把部分制造業務遷回美國。這其中,有相當部分來自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企業選擇“出走”中國的同時,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卻備受青睞。2012年7月初,包括雪佛龍、可口可樂、卡特彼勒、通用電氣在內的21家美國公司聯合考察越南市場,商討投資計劃。
此后不久,一直將中國大陸作為主要生產基地的中國臺灣企業富士康集團開始在印尼建立生產工廠,投資預計高達50億~100億美元資金。10月,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決定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并遷往東南亞……
上述變化也在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中初現端倪。2012年,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925家,同比下降10.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17.2億美元,同比下降3.7%。與之相對應,東南亞地區的外國投資正在快速增加。2011年,東南亞各國吸引外資達到117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6%。
在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市場之間,一度左右逢源的中國制造業似乎正在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而這距中國在2010年把美國保持了100多年的“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的頭銜第一次攬入懷中,僅僅過去了兩年時間。
盡管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們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一些制造業企業無論是“回歸”歐美還是遷往東南亞,僅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零星出現,對中國的沖擊還是“霧里看花”,然而這些現象卻揭開了中國制造業所面臨挑戰的“冰山一角”:
短期看,中國制造業遭遇經濟下行、出口疲軟、用工成本上升等近憂;長遠看,又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前有歐美國家力推制造業復興,占據產業鏈高端、把控先進技術的阻擊,后有東南亞、非洲國家以低成本生產優勢掀起工業化浪潮的追趕。
尤須警惕的是,隨著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相結合的數字制造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崛起,世界正在醞釀一場漸行漸近的工業革命,必將對現有全球制造業格局帶來強烈沖擊。
“中國制造業已經明顯感受到正在發生的新變化,對任何一個工業國家而言,這場革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向本刊記者表示,放眼未來,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最迫切問題就是,找準自身發展的方向和路徑,發現和重塑新的比較優勢。
中國低成本“圍城”
“要素紅利一直是中國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近年來,中國的要素成本水平明顯提高。”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中,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院長羅文對國內人工成本的變化印象深刻。據統計,過去十年,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貨幣工資由12373元/年增加到41799元/年,增長了237%。
與之相反,為了生存,美國工會正改變它們的優先選項。最近,美國《大西洋月刊》在一篇名為《內包景氣》的文章里談到,GE總部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電氣公園,上個世紀50年代是代表美國制造業的豐碑,七八十年代又以“罷工城”聞名,“但今天工會已愿意接受一種區別2005年的分層薪資方案,其中70%工種將獲更低報酬,每小時只能得到13.50美元左右的報酬,幾乎比以前低了8美元。”
“潮流已發生轉向,金融危機和大衰退已使美國正成為一個生產制造的‘較低成本國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在其《美國生產復興——為何制造業將返回美國》報告中發出了如此感慨。
按照該報告估算,2005年中國勞動力平均成本是美國勞動力成本的22%,但2010年這一數值達到了31%。與此同時,中國工廠每小時生產力工資是8.62美元,美國南部為21.25美元,但預計2015年中國長三角沿海地區會達到15.03美元,美國南部則是24.81美元,對比變化相當明顯。
除了人工成本的劣勢被縮小,在其他一些方面,美國制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已經開始顯現。“美國正成為全球能源的價格洼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為本刊記者核算,得益于頁巖氣的大量開采,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在去年一度下跌至每千立方英尺2美元的十年最低水平,只及歐洲和日本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5和1/8。
“這一方面引發了美國天然氣化工產業的迅速恢復,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美國天然氣發電的價格。”他告訴本刊記者,目前,美國絕大部分州的工業電價甚至低于中國沿海省份的工業電價。
此外,在中國對內外資一視同仁之后,美國政府對于回到本土的制造業企業,還給予了大量優惠。例如,當GE決定在美國建廠后,美國聯邦政府根據2009年的恢復和再投資法案向GE實施系列稅收優惠和獎勵。緊接著,肯塔基州政府和路易斯維爾市政府也提出積極的稅收激勵計劃。
綜合各種因素,波士頓咨詢公司認為,未來五年,在美國制造的產品,生產成本只比中國沿海城市略高5%~10%。如果考慮航運成本以及各種隱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中國的總體成本優勢將變得微小。這與中國剛入世時相差幾倍的數字來比,大相徑庭。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勞動生產率遠高于中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