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滿目狼藉,行業困境不言而喻,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雖有挽救政策出臺,落實效果卻不甚理想。當今之時,光伏企業唯一能做的只有等,等待這個壞時代盡快過去,等待經濟企穩、行業復蘇,等待補貼資金盡快到位,等待......之前的“香餑餑”何以一夜間淪為可悲、可嘆的“雞肋”?
城者,非制度、法律、壁壘,實乃虛幻之利益也。歐美國家是“圍城之人”,而中國光伏產業則是“進城者”。有城可圍,才能有城可進,無人圍城,則沒有城內城外之別。市場在外、技術在外足以說明圍城之人和進城者之間絕對依賴、絕對依附的關系。
第一步:輿論造勢、規劃城墻布局。“光伏產業是新興產業,是朝陽產業,未來發展前景非常良好”,這是我們最為常聽的、冠冕堂皇的主流言論,而此種理論并非由我國學者率先發起,也并非由我國學者長期論證,確是典型的“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赤裸裸入侵”。歐美國家首先在學術上、輿論上先行造勢,散播光伏產業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容量,并在留洋學者中廣泛傳播開來,待其回國之后又將此種“超前思想”普及開來。可憐的是,國內的“實業家”、“首富”紛紛對此奉若神靈,開始思量如何在光伏產業大干“N”年。值此之時,規劃城墻工作已經完備,國內的主流人士已被“洗腦”。
第二步:創造利益、構建虛幻城墻。歐美企業涉足多晶硅的浪潮一經開啟,多晶硅價格瘋狂飆漲,頗有2006年、2007年A股市場繁盛之勢,大中小光伏企業全都賺得盆滿缽滿。同時,光伏組件的產銷狀況良好,光伏電站在補貼資金到位的情況下盈利狀況尚可。第一批涉足光伏行業的公司大獲其利,殊不知,此時虛擬城墻已經構建完畢,中國企業家做夢都能看到金光閃閃的金子,涉足光伏業勢在必行,地方政府趁機推波助瀾,圈地、稅收、補貼等各方面政策全部出臺,為“陳奐生”進城保駕護航。
第三步:出臺政策、關閉城門。正當中國光伏企業大規模涉足光伏業之時,國外紛紛放緩光伏業的發展態勢,僅操控核心技術、核心設備的研發制造,而將處于低附加值產業鏈條的生產制造“送給”中國光伏企業。光伏巨頭感恩戴德,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生產了產品、低價賣給歐美,議價能力無從談起。此時多晶硅價格已經大幅下挫,歐美國家早已將發展重心轉向風電或頁巖氣,需求端不振使中國企業迅速陷入虧損境地、無法自拔。部分先知先覺的中國光伏企業試圖退出光伏產業,哪知前期投產的生產線尚未發揮效用,只能眼看白花花的人民幣“奔流到海不復回”。待經營狀況江河日下之際再想“割肉離場”,真乃為時晚矣。“雙反”政策的出臺將城門緊閉,給多半光伏企業宣判了死刑。進城容易、出城難啊!
從光伏行業整體發展周期可以看出,歐美從未真正重視過光伏產業,而僅僅是用概念炒作賺取豐厚利益,而后再擊破行業泡沫將中國光伏巨頭從神壇打進地獄,曾經叱咤風云、遠赴納斯達克等海外市場上市的企業又有幾個能逃脫“阿斗”之命?宏觀經濟萎靡也好、行業頹勢依舊也罷,地方政府、國家有關部門的助推政策令人生畏,“用明天的產能過剩創造今天的GDP”依然橫行鄉里。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經過短短幾年的風云變化,中國光伏企業才驀然發現,原來世間本沒有城、城里本沒有人,只是好大喜功、盲目逐利的本性在作怪,而孵化“幻城”的除了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國內政府、學者、企業家也難辭其咎吧。令人可嘆的是,風電行業、頁巖氣行業、高鐵等都要步其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