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2月底,某社交網站爆料稱超日太陽的董事長倪開祿攜巨款“跑路”以來,短短半個多月里,光伏圈里的各種負面消息可謂鋪天蓋地,“中槍”的企業及高管名單也越拉越長。一時間,整個中國光伏行業里人人自危,似乎這個市場的每個玩家背后都潛藏著不為人知的黑幕。如同一個擊鼓傳花的惡作劇,最新接棒的則是尚德電力的現任CEO金緯。
中國光伏業“家丑”大起底
2013年的光伏業,基本上就是在各類形形色色的丑聞中開場的。先是慘被媒體批成“倪跑跑”的倪開祿不得不中斷海外討債行程,匆匆回國滅火;誰曾想不但未能把自己和超日太陽洗白,還被扣上與天華陽光的蘇維利聯手向國開行騙貸的帽子。躺著中槍的蘇維利尚未來得及出面澄清,而順手牽出的海潤光伏被銀行抽貸十幾億的傳聞又不脛而走,身為總裁的楊懷進為之焦頭爛額。
正是“一波未平一波起”,海外財經媒體SeekingAlpha發文指天合光能現金流堪憂、高達140億美元的表外負債沉重,半年內或有破產之虞。天合光能不得不公開澄清,所謂的表外負債實為早年與上游廠家簽訂的多晶硅長期合同,但卻依然無法遏止股價跳水。而就在尚德電力剛剛被紐交所解除退市警告之際,一封據稱出自尚德員工的公開信又在網上瘋傳,并很快擺上了各家媒體的案頭,將上任不到半年的CEO金緯推上了“下課”的風口浪尖。
受累于中國光伏圈或真或假的種種“家丑”揭蓋,今年實現開門紅的中概光伏股近日整體轉跌。截至北京時間1月15日,美國股市的中概太陽能指數(SLR10)下跌1.75%,報242.48點。當日,尚德電力大跌5.41%;賽維LDK跌5.12%;大全新能源跌4.2%;晶澳太陽能跌3.58%。
“揭黑”背后或另有玄機
如果我們回頭細細梳理,不難發現,這些行業丑聞的源頭,要么出自微博、天涯論壇等網絡空間,要么出自國外,并且無一例外在媒體介入后被迅速炒熱;在令涉事企業聲譽受損、股價大跌的同時,也從整體上打擊了中國光伏業的形象和信譽,使得行業困境雪上加霜,而復蘇前景更是遙遙無期。
不可否認,中國光伏業在以往的野蠻生長階段積累了太多的沉疴和痼疾,如今伴隨行業寒冬的來臨,反思和糾偏逐漸增多,在此過程中一些深層問題集中爆發也是可能的。無論是傳聞中的現金流枯竭、資金鏈斷裂,還是管理混亂、整合不暢,也并非是空穴來風、平地起浪,但一些負面消息的細節和背后的動機,顯然耐人尋味。
以“一名普通無錫尚德員工的呼聲”為題的網帖來看,其列舉的金緯“罪狀”包括:對數千員工實施裁員、降薪及取消年終獎,將公司財務及IT部門原有權力攬入,多位高層被其撤職,插手尚德國內銷售業務致使部分大單泡湯,在面對公司資金鏈困境時其本人不與銀行及供應商直接面談;最后文章作者要求“開除金緯”。
正如有媒體指出,這究竟是有人故意放出的“煙幕彈”,還是尚德內部員工的真實感受與看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筆者的疑惑首先在于,倘若發帖者真是一名每日埋頭生產線的一線普通員工,他是如何能對一個上萬人的大型跨國企業高層內幕了如指掌、信手拈來,且涉及財務、人事、銷售等方方面面多個平臺?
明眼人都能看出,施正榮退居二線,留下的尚德本身就已經是個爛攤子,股價低迷、債臺高筑、財務包袱沉重,已經處在退市破產的邊緣。無論是誰來接盤,繼任者要想在短期內改善尚德的財務狀況,采用減員節支這類“猛藥”就勢不可免。當然,裁員和縮減員工福利,勢必引發員工的抵觸,但站在企業自救的角度,多少也是無奈之舉。從中國光伏業遭遇危機以來,幾乎大部分國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采取過裁員、降薪、停產等舉措,為何偏偏尚德的員工反應如此激烈,以至于必欲將CEO拉下馬而后快呢?
吊詭的還不止于此。公開信稱,金緯試圖讓尚德電力的控股子公司無錫尚德破產,繼而把巨額債務包袱和工人安置問題甩給無錫市政府,他可以帶著無債一身輕的尚德電力遠赴美國。這個說法聽起來不無道理,通過無錫尚德的破產清算,的確可以將尚德電力大部分的壞賬全部銷清。但對于尚德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無錫尚德是尚德電力最重要的下屬企業和融資平臺,況且尚德絕大部分資產也都在中國,要是如網帖所稱,金緯能夠帶到美國去的就只是一個頂著尚德招牌的空殼公司。此種行徑無異于殺雞取卵,怎么看都是得不償失。
再看天合光能遭遇的“破產門”傳聞,也同樣值得推敲和玩味。在國內光伏界,天合光能的財務狀況始終較為穩健。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天合光能的負債為18.9億美元,在英利、尚德、賽維LDK等大型光伏企業中僅略高于阿特斯,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如果天合光能都撐不過半年,豈不是中國至少80%的光伏企業都會馬上倒閉?同樣,SeekingAlpha作為一家服務海外投資者的財經媒體,將天合光能的長期合同歸為表外負債,這種低級失誤很難相信是由于眼花手抖引發的誤讀。國內也有分析人士指出,SeekingAlpha發表的這篇文章有明顯的做空天合光能的意圖,再聯系到該文作者承認自己從事天合光能股票的買賣,背后動機恐怕就不言自明了。
中國光伏業不可自亂陣腳
對于中國光伏業目前的困境,各界普遍的觀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畢竟,雖有歐美“雙反”、全球經濟不景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大部分問題還是出在中國企業自身。要想從衰退的泥潭中爬起來,對于以往成長道路、發展模式的自省和反思是必經的一步。正是“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我們不怕這樣的“家丑”外揚。相反,對于實質問題不掩蓋、不回避,勇于正視和整改,接受外界的關注和評論,中國光伏業才能實現“再出發”。
另一方面,作為圈外人,媒體也好、普通投資者也罷,對于“人在囧途”的光伏企業,不應抱有那種“你也有今天”式的幸災樂禍,充當人云亦云、跟風炒作的看客角色,更不應熱衷于落井下石性質的“痛打落水狗”,拆臺之余還不忘添油加醋。眼下的中國光伏業,除了政策層面的暖風,更需要的是來自各界的良性互動,是集思廣益的出謀獻策。惟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