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作別“末日年”、新年伊始的中國就遭遇了十面“霾”伏的天氣。其實不但是我們頭頂的天空,放眼全球經濟,同樣是陰霾密布。無論是歐元危機激化還是美國的“財政懸崖”,任何一個都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面臨一輪大衰退。而回望中國的光伏產業,盡管政策面暖風頻吹,卻也尚未驅散籠罩在行業上空的霧霾,多數遭受重創的企業尚未顯現出回暖的跡象,2013年的前路依然迷茫。
然而,盡管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尚未鋪開,在海外上市光伏軍團集體低迷沉寂的背后,肅殺蕭條的光伏江湖深處卻是暗流涌動。曾經長期潛藏在光伏巨頭背后的漢能控股,一家另類的本土光伏廠商,卻在此時上演了一出逆市海外收購的大戲,著實賺足了各界的眼球;而一家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大手筆收購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股權,也意外攪動起國內同行企業的不安和恐懼。
盡管是一中一外、一進一出、一喜一憂,但無論是薄膜電池還是逆變器企業,似乎都在迫不及待地從以往的邊緣角色走上前臺,而曾經風光無限的主角--晶硅電池廠商們則大多退居幕后低調療傷。窗外霧氣氤氳迷蒙,正如往昔的多少恩怨是非都隨之隱沒淡去;巨頭隕落的背后,自然會有新秀們粉墨登場;而待到云破天開,一個全新的光伏世界或將躍然我們眼前。
漢能:昔日異類的華麗轉身
能人還是狂人,有的時候并不那么容易區分。漢能控股董事會主席李河君,每一次亮相似乎都能引發這樣的爭議。就在光伏市場一片蕭條之際,他統領下的這家民營清潔能源企業,卻憑借對美國太陽能技術公司Miasole的收購,超過如雷貫耳的美國FirstSolar,躍居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組件生產商。有人說,這是典型“逆市而動”的不智之舉;也有人斷言,這有可能成為漢能控股與光伏巨頭叫板的一把“利器”。
之所以被外界視為光伏圈里的異類,除了“萬億市值”的豪言和“打造一千個億萬富翁”的宏大敘事,李河君當年殺入光伏江湖卻不走尋常路,棄傳統的晶硅電池而選擇了“非主流”的薄膜電池。雖然身為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但在彼時晶硅稱王的光伏江湖里,自成一派的李河君顯然還難以與如日中天的晶硅巨頭們分庭抗禮。鋒芒畢露的漢能雖然自有“你走陽關道,我過獨木橋”的篤定,但在當時的外界看來,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劍走偏鋒”并無明顯的優勢。
現在回頭來看,2011-2012年成為中國光伏業的一個分水嶺。伴隨全球經濟動蕩,多晶硅料價格上演華麗的高臺跳水,晶硅太陽能的暴利時代也就此一去不返,迅速墮入“冰河世紀”。而來自歐美這兩個海外主要市場的“雙反”圍剿,對于那些尚在兀自發抖的傳統光伏廠商無疑是迎頭一盆冷水。但獨守薄膜陣營的漢能,卻在此時日漸顯露崢嶸。
2012年5月末,幾乎就在尚德、英利、天合光能等17家中國光伏企業抱團聲討美國對華“雙反”調查的同時,李河君卻悄然出手,落下了漢能控股海外布局的第一子,收購了德國薄膜電池制造商Solibro。
顯然,美歐市場對華晶硅“雙反”給薄膜電池帶來了產業蕭條下的意外生機。受益于大量晶硅電池低端產能的淘汰,李河君將漢能控股發力的時間點設定在2013年,收購Miasole還只是漢能的第一槍。
放眼當下的光伏江湖,跌落神壇的施正榮、彭小峰等中國光伏的“黃金一代”黯然退隱,昔日風頭強勁的苗連生、高繼凡等元老也逐漸淡出。只有李河君,昔日的黑馬正向中國光伏業的龍頭發起沖擊。
有人嘆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或許如此。但早年李河君曾說“漢能跟所有光伏企業的玩法不一樣,他們是做出口,我是反過來做,以中國市場為主,國外市場為輔”。想到近月各界疾呼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必須承認,比起沸沸揚揚的“路線之爭”,這種“玩法”上的分野,或許更能解釋漢能為何能笑到最后。
逆變器:中國光伏的新星
近日,攪動中國光伏圈的還有一樁看似普通的跨國并購。2012年底,德國光伏逆變器巨頭SMA斥資1.6億元人民幣收購江蘇兆伏愛索新能源公司72.5%的股權。然而,這一收購案引發了國內光伏逆變器企業的不安和恐懼,“狼來了”的呼聲四起,更有觀點稱這是外資太陽能巨頭占領中國光伏市場的第一步。事情真有這么嚴重么?
在中國光伏的產業鏈條中,世人的目光長期集聚在前臺的硅片及組件制造領域。的確,在“歐美”雙反之前,中國的光伏廠商憑借低成本及龐大的規模在海外攻城拔寨,以至于提起中國光伏幾乎就等同于多晶硅組件。但進入“后雙反時代”,伴隨加工環節獨大的現狀被打破,投建電站、擴大裝機成為啟動光伏內需的當務之急,光伏逆變器這個“被人遺忘的角落”開始從幕后走到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