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直言,中國鋼市更多的是政策市,鋼鐵行業若想走出目前低迷的態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投資拉動的需求對于重振鋼鐵行業尤為關鍵。
“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英國詩人雪萊的傳世名句常被人們用來表達艱難困苦境況下對未來的樂觀與期待。然而,對于鋼鐵行業來說,“冬天已經到了”已是延續了數年的現實,但行業回暖的腳步卻始終遲遲未現。
“鋼鐵行業將要做好長期過冬的心理準備,鋼鐵企業要盡快積極主動的適應高產能、高成本、低效益的困難局面。”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鋼鐵產業鏈戰略發展與投資峰會上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呼吁道。
近期陸續出臺的國家宏觀經濟或為鋼鐵行業釋放春天的信號。尤其是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明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這被業內視作將成為拉動鋼鐵市場需求的重要動力。
“總體感覺2013年情況要比2012年好,但好到什么程度還不好說。需求應該會有一些拉動,但拉動有多大,要看城鎮化的總體進度情況。”羅百輝如是說。
鋼企遭遇“最寒冷冬天”
今年以來,中國鋼鐵業繼續面臨低價格、高成本的嚴峻形勢,鋼鐵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開年前2個月,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468億元,同比下降1.46%;實現利潤為-28.04億元,由鋼鐵生產主業虧損變為行業虧損。
而隨后,這種全行業的虧損面繼續擴大。來自中鋼協的最新數據顯示,1-10月8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虧損52.23億元,行業利潤率為-0.18%,虧損面為38.75%,累計虧損企業達31戶。
“一噸豆渣貴過一噸鋼”,“一斤鋼材價不抵4兩豬肉”等說法也不時聞于耳。“基本上企業每生產1噸鋼,要虧損70元,有的企業每產1噸鋼能虧到300多元。”中鋼協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日前如此道。一些業內人士則干脆直接用“最寒冷的冬天”用來形容眼下鋼鐵行業的境況。
鋼鐵行業的深度極寒,也讓上市鋼企成為A股上市公司中“失血”最嚴重的群體。根據公開披露數據,今年前三季度,44家鋼企中,包括鞍鋼股份、馬鋼股份正在內的16家公司出現虧損,而去年同期僅有華菱鋼鐵、新日恒力兩家虧損。與此同時,在今年三季度十大虧損公司榜上,鋼鐵上市公司占據了六席。其中,鞍鋼股份以31.7億元的虧損額位居虧損榜第三,馬鋼股份以31.4億緊隨其后。
多途求突圍仍難扭虧局
面對行業困境,不少鋼企并非沒有想過突圍之道。事實上,從武鋼養豬、做電商到鞍鋼、寶鋼等紛紛“出海”買礦,越來越多的鋼企大打非鋼產業牌或者多元化牌,試圖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
“現在鋼鐵行業已經是一個微利企業,鋼鐵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靠其他的方向開拓更寬闊的市場。”有武鋼人士此前道。
作為中國鋼鐵業的龍頭企業,武鋼今年頻成為媒體關注熱點。不過,關注的原因不在其鋼鐵主業,而是因為其準備花大資金建萬頭養豬場和殺入電子商務領域。據悉,按照武鋼“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有1100億元產值來自非鋼產業,占總產值的30%以上。
同樣,馬鋼日前亦提出“十二五”非鋼產業發展構想,稱將在守好鋼鐵主業“責任田”的同時,積極做好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資本運營,其中包括進軍物流產業,借助正在興建的和縣鄭浦港和馬鞍山長江大橋,發展國內外貿易和物流運輸業。
但從目前來看,這些鋼鐵航母要想靠多元化來救贖企業利潤,仍是力不從心。
“(多元化)有一些效果。但馬鋼主營很突出,鋼鐵業務占得比重較大,多元化行業雖然有盈利但很小,你看三季度主營虧了三十多個億,其他盈利跟這個對比顯然小多了,不是一個數量級。”一位馬鋼股份人士說道。
此外,為了減少虧損額,不少鋼企今年也紛紛施展會計魔法,通過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公司增利。
如武鋼股份6月底就公告稱,將把房屋建筑物及機器設備類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延長3年,調整起始日期為2012年4月1日。延長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可增加公司報告期盈利。根據武鋼股份預計,此舉將增加公司2012年度凈利潤不超過5.4億元。
另據悉,今年以來,包括新鋼股份、南鋼股份、華菱鋼鐵等6家鋼企都已進行了類似的會計調整,通過這些舉措累計為2012年業績增利超過20億元。
不過,上述馬鋼股份公司人士透露,公司今年不打算進行資產折舊調整。“去年我們已經調過一次,因為原來(固定資產折舊額)明顯高了,但調下來之后,折舊不是很高了,沒有必要再調。”該人士道:“而且這個對利潤的影響也不是根本性的,就是能少虧一點,但不會有什么明顯改善。
而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35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已有15家公布了2012年年報預報。其中,6家鋼企首虧;2家續虧;4家凈利潤預減;僅有1家鋼企預增;2家鋼企略增。
從具體數據來看,目前,韶鋼松山的凈利潤虧損最為嚴重,公司2012年年報預告顯示,凈利潤約為-18億元,同比下降58.14%。此外,武鋼股份雖然沒有預告其凈利潤的具體數據,但表示其凈利潤下降幅度在50%以上。安陽鋼鐵、馬鋼股份等也表示凈利潤均為虧損。
城鎮化建設有望成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