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巴菲特的中美可再生能源(midAmericanRenewables)的子公司中美太陽能(midAmericanSolar)宣布收購SunPower旗下的兩座大型光伏電站。金融界和媒體都鉚足了勁頭爭相分析和報道。
盡管交易價值高到25億美元,但真正吸引人們眼球的還是巴菲特的光環。
但這真的可以為光伏產業帶來變化嗎?
不可否認的是,這對SunPower絕對是重大利好,由于這筆交易為公司帶來了緊缺的銷售額,SunPower可以更好的計劃公司設備開工率,以及如何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但僅僅靠這單交易還是挽救不了SunPower的。
中美太陽能在作出決定前肯定已經經過了深思熟慮,由于該公司已經從福思第一太陽能手中收購過電站,SunPower這兩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IRRs和平準化發電成本一定有其特別之處,可以打動中美太陽能。
希望光伏產業的發電成本能真正逐步降低到可以與其他發電方式競爭的水平,我個人對此還是充滿欣喜。
而真正讓人感興趣的是,究竟何種太陽能技術的IRR最佳呢?
在世界各地低價組件充斥市場的時候,SunPower組件的價格卻始終處于高位,這是因為其高效率組件和跟蹤系統可以保證投資方在選擇其高價組件的同時獲得不遜于低價組件的回報。
而福思第一太陽能的殺手锏則是其薄膜組件優異的高溫表現,其組件發電功率隨溫度升高的衰減小于晶硅技術。而這也是福思組件效率較低卻仍能與晶硅組件相競爭的原因。
相比之下,SunPower組件雖然擁有業界領先的效率,卻需要跟蹤系統的額外成本,其溫度響應也遜于福思的組件。SunPower與福思第一太陽能的比較代表了業界兩大尖端技術的較量。
巴菲特此次的投資對鼓勵更多的投資商關注下游太陽能市場有其積極意義。自2009年經濟危機之后,尋找合適的投資商一直是產業的問題,另一個積極因素是由于多晶硅價格跳水,組件價格已經大幅下降。
巴菲特光環也許會加速美國30GW以上待建項目的進程,美國借此成為太陽能安裝量的第一大國也并非沒有可能。
但如果沒有更多的投資商加入,美國規劃的大量項目將被迫擱置,并錯過這一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
SunPower在下游電站市場已經耕耘了數年,其定價和需求分析已經成熟。因此,這輪狂歡恐怕將僅限在金融業界,光伏產業目前的要務仍是控制產能,保證產能與需求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