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煒在《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研究評價》發布會上的發言:
一個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產業的 “雙反”,讓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了兩個概念:“光伏”和“雙反”。一個巨大變化中的中國光伏產業,讓更多關心它的人形成了“好”和“不好”兩個完全不同的看法。如果是路人爭吵,不必認真。但是對于光伏產業則不行,中國光伏人辛苦努力了十年,它涉及萬億資產,50萬人的就業。為了這個產業的明天,應當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好在今天發布的《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研究評價》,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過去有了一個客觀的排列;好在前不久前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常務會議,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未來做出了全面的安排。
先談談“比你想得好”的中國光伏產業:其一,不管有多少,我們常用的傳統能源總有枯竭的時候,而且它還給我們帶來污染。人是最聰明的動物,知道未雨綢繆,所以要尋找新的能源,光伏就是在做這個“好”事情的。可是做“好”事的成本很高, 2007年的時候,光伏組件的價格在每瓦25元人民幣左右,發一度電的成本,光伏比燒煤要高近十倍。而現在組件價格已經不到5元,發電成本按照平均日照水平,中國比傳統能源高一倍,在歐洲已經接近平價。
前不久西班牙剛剛建設了一個完全沒有補貼的光伏電站。這是全球光伏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他們幾年前不敢想的事情,而在其中中國光伏產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所以“比你想得好”;其二,在人類對光伏事業的探討中,中國是后來者,開始的時候幾乎是一張白紙,中國光伏人用了十年時間,使我們的產品占據了全球市場的60%以上,我們的企業占據了全球十大產能企業中的八位。這個成績是中國企業在別人的市場,按照別人的標準,享受別人的補貼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還打造了一個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光伏企業群。在中國產業界,能夠超過這個成績的不多。這個成績好得也讓人家嫉妒,只好采取“雙反”的辦法來阻止。所以說,中國光伏人在那張白紙上用十年時間,畫出了“比你想得好”的圖畫。
再談談“比你想得差”的中國光伏產業:說到“差”,大家已經知道的“雙反”,不算差。光伏產業的殘酷整合,一大批無競爭力企業會死掉,這兩天還有“向日葵” 的虧損2億元,有“超日太陽”老板的“跑路”,這都不算差,這是市場的規則。“比你想得差”的是:其一,中國光伏企業過去靠“垂直一體化”,靠拼規模、拼產能的慣用競爭手段,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恐怕還難以改變,就是說“差”在還不能快速上升到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引導產業發展。這是一個產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難以逾越的歷史階段,中國的電視、手機、汽車,包括鋼鐵行業都沒能逾越,如果要求光伏業特立獨行、化羽成仙是不現實的;二是,舉一方面的例子來說明:11 月中旬把守新能源發展咽喉要道的國家電網公司終于表示“歡迎”光伏發電并網,一時間不少光伏發電的民間“擁躉”們爭相在自家屋頂鋪設電池板并申請并網發電。但是,大家追求的最關鍵問題——享受國家認可的電價補貼,卻因為申請通道等問題得不到國家的批準。
大家知道。在世界第一光伏大國德國屋頂電站約占全部光伏電站的60%,“分布式”、“度電補貼” 是境外成熟國家已經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現實,更是我國政府已經確認了的新能源發電的發展方向,并已出臺了不少政策。可是現實卻演繹著一個“囧”境: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政策不斷,一方面政策總是難以落地,變成現實生產力,于是就出現了我常說的:國家為了發展經濟經過了萬里長征,政策的效應卻常常因為政策與市場銜接的“最后一米”不通暢而“打折”,而被社會輿論所詬病。中國光伏產業的“差”是差在深層次。它所以差,所以難是因為:光伏產業是一個特殊的產業,是一個需要政策與市場緊密配合的產業,它既有一般產業的共性,又有一般產業不具有的特殊性。
作為一般產業,一個產業的進步難以跨躍國家發展的歷史背景;作為特殊產業,一個新的經濟形式的發展是在挑戰國家原有的管理格局和利益格局。總之,光伏作為一個不大的產業,它的發展卻在承擔著中國產業改革中很大一部分重任。所以,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一定比你想得要難、要“差”。它集中“差”在國家強力發展所帶來的動力和還不夠成熟的產業發展環境的矛盾。這也意味著,過分要求這個產業環境良好的人士也是不夠成熟的。中國需要一個客觀、積極的光伏產業發展環境。
究竟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光伏產業的問題?因為以上“好”與“差”兩種現狀的同時存在,也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意見。現在社會發展太快,人們想問題都很直觀,甚至很功利。無論是把中國光伏產業想“好”了,還是想“差”了,都是不準確的。按照哲學的說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的雙方是受主要矛盾的影響,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用時髦的話就叫“危機是‘危’中有‘機’”。我對經過“雙反”和產業整合的中國光伏產業充滿信心,它基于兩點:第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玩”加工產業,十年內“誰”也玩不過中國。
在當前全球范圍的光伏產業調整供求、產業整合最困難的時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光伏產業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是主要矛盾,中國光伏企業難,國外企業更難。受各種因素影響,十年之內,中國加工業龍頭老大的地位誰也爭不去。那時光伏產業應該真正變成高科技產業,變不成,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第二,國家令人意外的支持。看不到問題本質的人喜歡說:中國光伏產業所以不行,是因為設備、市場“兩頭在外”。說到“設備在外”,試問中國哪個產業發展的早期不是如此,中國光伏企業打從生下來哪天起就是吃著這種缺鈣的奶長大的,長到現在比別的孩子一點都不差;說到“市場在外”倒是一個事實,過去是兩個(此處xx代替,你懂的)*只能吃一個。
現在好了,國內市場這個(此處xx代替,你懂的)*可以吃了,而且對于有競爭力企業來說還可以大吃特吃。因為國家光伏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國內終端市場目標從去年初的5GW已經明確提高到21GW,最近還有提到40GW之說。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討論光伏發展政策問題,這對于一個不大的產業來說,既是不多見的,更是標志著光伏產業已經從過去只服務國外到登堂入室,正式列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重點關注序列。我想,憑著中國光伏產業已有的基礎,憑著國家的大力支持,只要解決好政策與市場的有機結合問題,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又一定會比你想得好。
今天發布的《500強》看上去就是企業的排序,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