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達國家加快“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進程,以及新產業革命正興起,上海如何應對?
由市經信委和市發展改革研究院組成的課題組提出,上海應從智能制造、綠色能源、數字服務等產業入手,選擇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關鍵領域。
必須超前布局找到新優勢
市經信委主任戴海波表示,“再工業化”不是簡單的“制造回流”,而是在繼續強化技術優勢基礎上的制造業全面升級。比如,美國提出“制造業回歸戰略”,美國卡特彼勒和福特等制造業巨頭率先響應,許多高新技術產業紛紛回巢。波士頓咨詢集團一項調查顯示,總部設在美國的制造業高管超過1/3計劃將生產從中國轉回美國,或正考慮這種做法,這些公司的年銷售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所涉及產值約占美國從中國進口額的30%。
新產業革命將再次改變全球制造業格局,發展中國家低要素成本的傳統優勢將受到挑戰。未來產品的競爭優勢將主要來自靈活、更經濟地生產出具有個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產品,而不是依托產品的低價格競爭。
如何在此次產業革命的機遇中不“踏空”?戴海波說,作為中國產業創新轉型排頭兵的上海,必須超前布局,找到產業發展新優勢,如此才能在未來生產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上掌握話語權。
搶占“高端制造”產業制高點
打造世界“高端智造”中心之一,是“十二五”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目標。課題組提出,應將智能制造產業、綠色能源產業、數字服務產業三大制造業作為選擇性攻克領域。
據介紹,智能制造主要包括機器人、精密儀器、高端機床。而作為“高端中的高端”的機器人產業,上海目前已集聚ABB、發那科、庫卡、安川等國際四大巨頭,以及國內機器人產業領跑者新松、沃迪等企業,年產值達70億元左右,位居全國首位。據市經信委透露,上海首個機器人產業園已獲批揭牌,到2017年園區將引進國內外機器人制造相關企業機構600家,計劃招商引資200億元。
在綠色能源產業方面,上海的太陽能產業已引進上海尚德電力、晶澳太陽能、上海超日太陽能等知名企業,并在光伏的寒冬中積蓄爆發的力量;風電產業規模擴大,上海電氣風電設備公司產業鏈進一步完善,上海華銳、華儀風電也在加快上海布局;核電裝備制造在全國處于優勢地位,總體市場占有率超過35%!笆濉逼陂g,上海將實現太陽能產值250億元、核電150億元、風電100億元的目標。數字服務產業,上海已逐步形成“4+7+X”產業格局,即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1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1個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1個國家網絡視聽產業基地、7個市級軟件產業基地以及一批數字媒體、信息服務外包、基礎軟件、云計算等專業信息服務業基地,產業基地集聚作用逐步顯現。2015年有望實現“6363”目標:即經營收入6000億元,年營收超億企業300家,從業人員60萬,信息服務業基地30個。
促實驗技術向產業技術轉換
新產業革命的關鍵在技術創新,實現一些新領域的技術突破和應用,是長遠之道。戴海波表示,明年上海要圍繞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推進產業技術創新。
課題組認為,物聯網將是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突破的重點方向,在芯片、傳感器、近距離傳輸等領域必須加快技術研發,推進應用深化。
課題組還認為,上海要在新能源和綠色低碳技術上實現突破,應繼續完善和研制用于風電及光伏發電接入的儀器設備。同時,要重點研究新型智能配電、智能表計、設備監控等技術和產品;研發下一代智能低壓電器,智能電表及核心芯片;研發微網技術,形成分布式電源接入控制、保護和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
3D打印作為新產業革命的代表性行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新材料。據了解,目前國外可供3D打印的新材料已有300多種,而我國不足百種。未來上海將重點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避免3D技術真正推廣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時,上海還應加強產業融合技術交叉領域的技術突破,加強產業形態和應用模式的跨界組合,注重構建技術轉化平臺,促進實驗技術加速向產業技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