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6日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被認為是判斷今年經濟形勢和定調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最權威風向標,因而受到各行各業高度關注,自然也包括緊固件行業。
從報道來看,本次會議首先明確指出了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的矛盾有所加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存,金融領域存在潛在風險,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仍然突出。顯然,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于中國緊固件行業。
產能過剩明顯存在于緊固件上游行業——鋼鐵業。今年前三季度,鋼鐵行業遭遇極寒,上市公司“失血”成為各行業之最。據統計,兩市34家鋼企中,前三季度14家出現虧損,合計虧損約183億元;其余20家公司合計盈利不足152億元,即行業整體虧損超過31億元。虧損的原因就在于產能過剩。
事實上,緊固件行業的低端產品,某些時候也存在產能過剩。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一些企業盲目投資,產品結構調整不及時,就造成了產能過剩。據說,緊固件行業有一個規律:每當市場出現旺銷,緊接著必然出現產品飽和,隨后就是壓縮,接著又是一輪供不應求,企業再次大上產能,于是再次出現飽和、過剩。
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及時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的企業,沒有產能過剩之困;而一直圍繞低端產品轉悠的企業就會經常面臨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凸出表現是,產品銷售不暢,造成一定積壓,然后大打價格戰。希望那些經常被產能過剩所困的企業,能夠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看到出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諸多問題的同時,也開出了解藥: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會議指出,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說,解決包括產能過剩在內的緊固件行業的諸多問題,唯一辦法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我們通常所說的“轉型升級”,實質就是創新。只有產品創新——生產高附加值、有“含金量”的產品,才能獲得訂單和較高利潤;只有管理創新,才能降低越來越高的企業成本;只有營銷創新、品牌創新,才能在國內外市場無所畏懼,大顯身手。眾所周知,國外緊企早已進入品牌營銷、品牌創新階段,而中國很多緊企還處于比較原始的競爭狀態。如何從產品營銷走向品牌營銷,值得國內緊企深思。
坦率地說,很多緊企連起碼的品牌意識、宣傳意識都不具備,更別說進行品牌創新了。因此,中國緊企要意識到,“轉型升級”包括多層意思,既包括產品升級、管理升級,也包括營銷升級、品牌包裝與宣傳升級。老思想與舊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今后的市場競爭了。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為廣大緊企指明了方向,而且還為緊企提供了很多發展機會。在明年經濟工作六項主要任務中,比如,夯實農業基礎,就意味著農業機械對緊固件有一定需求;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意味著城市開發與建設依然向好,對緊企而言,基礎建設(包括高鐵、地鐵、公路橋梁建設等)、城市建筑等領域對緊固件會有大量需求。
另外,明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緊企的資金需求等方面不會受到多少影響,而“要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則有可能為緊企減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