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人類使用的工具由石頭做的到以金屬為材料,是工具在材質上的創新進步。工具動力來源上,從手動工具到電動工具,機器替代手工。近代工具的創新過程可以概括為:從手動工具上升到交流電工具,再到后來的直流電工具,而直流電工具又可分細分為鎳鎘、鎳鋅電池工具和鋰電池工具。
五金工具
工具的創新發展思路是以方便、高效、環保為原則。早期的交流電工具雖然電力強勁,但在戶外使用時必須要有足夠長得電源線,非常不方便。后來還研發出了以汽油為動力的工具,但價格昂貴,重量大、噪音嚴、不環保,冬天發動困難等不足。而酸鉛電池、鎳鎘鎳鋅電池也因為自身重量過重或電量不夠充足等原因逐步遭到淘汰。但如今的鋰電池工具已經解決了以上問題,這類電池輕便又耐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五金工具行業設計專家吳貴敏認為,創新首先要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比如說,在敲釘子時,很多人都有過被右手手里的錘子敲到左手的經歷,但現在有了打釘錘之后,再也不會出現剛才的情況,一個6寸長得釘子,只要七八秒就能打入木頭中,這個工具在美國的售價是70美金,雖然比起一把普通的錘子,它的價格要貴得多,但是它能解決在狹窄空間內敲釘的工作,比如在桌子底下或抽屜里打釘,只能用這樣的工具。
如果行業中有新的優秀產品推出,作為創新型企業,需要抓緊時間學習和做自己的創新。大家都知道在電動工具行業,博世、麥太保、史丹利百得等都是業內公認的龍頭企業,其他公司要虛心向他們學習。
曾經有一款鋰電池多功能鏟創造了業內奇跡,一開始這是國外某公司最先推出的新產品,但永康的一家企業在原來基礎上做了改進,最終這款產品在三年內為這家工廠賺了8000萬人民幣,可以說一個產品救活一個工廠,其實在一個工廠里真正賺錢的也就幾樣產品,所以緊盯行業領頭羊的腳步,想想自己能在這種趨勢中做點什么,不盲目跟從他人,而是根據自己的技術、人力資源優勢等尋找切入點。
吳貴敏在報告中指出,廣大企業必須明白:鋰電工具是行業發展趨勢,所有制造工具的廠家都要思考,如今還有哪些手工具可以改造成電動工具。
一個創意帶來一個全新產業
眾所周知,電動工具功能性的創新很難,而這種創新才是最根本的創新。例如臺鉆的功能性創新一直是青島地恩地集團追尋的方向。在過去,用電動臺鉆鉆孔時,沿用的仍然是臺鉆發明上百年以來一直使用的“試切法”:先不開機,把鉆頭落下來反復實驗是否能對上要鉆孔的點,一般都要實驗四五次。這種功能上的舊法既浪費時間,又精度不高,但有工程師提議用激光測距儀來定位。
當初很多人聽到這個創意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因為要實現激光定位,唯一的辦法是在鉆頭中間安裝激光設施,這怎么可能呢?但青島地恩地集團董事長堅信激光一定能定位,要求無論多長時間也要攻下這個難關。所以,他們也就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研發之路。
于是,一支研發團隊迅速在地恩地組建起來。經過近兩年半時間的刻苦攻關,找到了解決方案:用兩個可以發出激光面的激光發生器,交合成一個激光點,從而實現準確定位。但問題又隨之而來,這樣制造出來的激光定位系統,成本達到近千元,比最貴的臺鉆還高,這顯然是不可能被市場接受的。又是長時間埋頭苦干,在確保精度和效果絲毫不差的情況下,激光定位器的成本,終于從近千元大幅下降。
目前,全球每年各種臺鉆的產量是260萬臺左右,同時,很大部分的醫療設備也需要安裝這樣的激光定位儀,粗略算起來,每年有500萬件的市場容量,這是一個每年有10多億元需求的新產業。下一步,這家企業就要圍繞這個產業來做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