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展,還是要藍天?
其實二者并不是天然的矛盾體。“首都藍天行動計劃”力爭用十年時間,使首都大氣污染排放總量再下降三成。記者在對霧霾的兩大成因之一燃煤消耗(另一大原因是汽車尾氣排放)的調查過程中發現,相關部門對此早已有所行動。尤其是供熱燃煤消耗,有望在未來兩年大幅度削減。
首都藍天,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對于經歷了多次霧霾天氣的首都市民而言,“首都藍天計劃”無疑讓人萬分憧憬。
今年“兩會”期間,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聞發布會中透露,目前北京正在聯合環保部、科技部,著手制定實施“首都藍天行動計劃”,力爭用十年時間,使北京的大氣污染排放總量再下降三成。
記者就該計劃向北京市科委證實,得到的回復是目前并沒有報道計劃,而北京市環保局則對于該計劃表示并不知情。
不過,從北京市的環境治理上來看,有專家表示,治理污染,燃煤肯定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記者在調查了解北京的燃煤情況時發現,其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已經開始展開大動作。
供熱年耗煤約500萬噸
近年來,隨著鋼鐵、水泥等重污染企業相繼搬出北京城區之后,供熱用煤排放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據了解,2010年,北京市燃煤消費總量達到2635萬噸,北京市政市容委供熱辦主任王愛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近幾年北京市供熱耗煤約是500萬噸/年。”
2012年5月,北京發布的《加快壓減燃煤促進空氣質量改善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在原“十二五”規劃燃煤總量削減到2000萬噸的基礎上,進一步削減到1500萬噸,相當于五年累計削減燃煤總量1135萬噸。到2020年,全市燃煤總量再削減500萬噸,進一步降至1000萬噸以內。
這意味著,北京市的供熱燃煤也需要同步下降。據2011年12月印發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供熱發展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顯示,2015年,供熱用能需求中,煤炭需求為283萬噸標準煤(不含電廠發電用煤)。另外,記者從北京市熱力辦了解到,北京市2010年和2011年供熱面積分別為6.8億平方米和7.0億平方米,燃煤鍋爐房供熱比例分別為31%、28%,下降明顯。王愛民告訴記者:“根據北京市規劃,到2015年底,我們的供熱面積達到8.5億平方米,燃煤的比例還將進一步下降。”
據了解,北京市的小鍋爐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之前基本上都改造完成了,奧運之后北京市主要著手改造區域內的大型鍋爐房。目前市區還有一定的燃煤供熱,按照改造規劃,到“十二五”末基本上就全部改造完成。
王愛民表示:“到"十二五"末,城區大型燃煤集中供熱鍋爐房都基本改成燒燃氣,未來北京供熱將以燃氣和熱電聯產為主,比例接近80%。”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北京近幾年在供熱能源調整方面步伐明顯加快,遠遠超過之前的規劃要求。
天然氣逐步替代燃煤
北京市熱力集團是全北京1700多家供熱單位中較具規模的一家,截至2012年12月底,其供熱面積達到2.069億平方米。熱力集團宣傳部部長張傳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原計劃2012年底前,熱力集團只剩下1個燃煤鍋爐房,去年下半年該公司又接收了4個燃煤鍋爐房。今年熱力集團將把所有鍋爐房全部變成清潔能源,2013年底,熱力集團所屬的鍋爐房將全部實現無煤化。
據記者了解,北京市在供熱能源的調整上,主要是依靠天然氣代替燃煤。“城市供熱中以天然氣作為能源的比例還是很高的,因此天然氣的供應是一個關鍵問題。”王愛民告訴記者,“"十二五"末天然氣供暖占有比例將超過50%,此外,還有一些熱電聯產發電廠也需要以天然氣作為能源。”
今年1月,北京市燃氣集團對外發布消息,2012年北京市天然氣用量達到84.1億立方米,比2011年的68.59億立方米,增加15.51億立方米,增長幅度為22.6%,創歷史最高。
由于冬季供暖期比較集中,對于天然氣的需求量也將出現一定時期的高峰,如何保障高峰期的供暖效果將變得較為重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今年的供暖高峰期間,就曾出現過短暫的天然氣短缺現象。
記者從熱力辦了解到,現在進行煤改氣的一些鍋爐房,有條件的將考慮采用燃氣、燃油雙燃料系統;不具備雙燃料條件的,在改造時可視具體情況將部分燃煤設施暫時保留下來,作為應急備用,以實現燃煤供熱平穩地向燃氣供熱過渡。
上述知情人士稱,一些大的燃煤鍋爐依舊保留,這算是一種備用措施,在應急狀態下能夠發揮一些重要作用。
熱電聯產方式的爭議
北京具有一個相對龐大的熱力管網,記者在熱力辦看到一張類似于北京地鐵線路圖的熱力管網分布圖,北京城區內的幾大熱電廠幾乎全部涵蓋其中。為何在熱力管網中出現了眾多發電廠,這就不得不提“熱電聯產”了。
熱電聯產是指發電廠既生產電能,又利用汽輪發電機作過功的蒸汽對用戶供熱的生產方式。由于存在熱能的再利用,熱電聯產的能源利用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的發電廠或者鍋爐房。張傳東對記者說:“從能源的梯次利用上來講,熱電聯產是最佳的方案。”
熱電聯產在國際上受到普遍重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