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山西,也會大量進口煤炭,這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山西進口煤猶如潮水般攻城略地,搶占了山西省自產煤炭傳統暢銷的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大小發電廠。與之相對應的是,自產煤卻在賣不出去的背景下價格一降再降,即便是地方官員親自上陣賣煤,山西至今仍在煤炭經濟的蕭條中掙扎。
近兩年,國內外煤價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出現下滑,但相比之下,進口煤炭的價格更具誘惑力。著名煤炭市場營銷專家李朝林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近兩年國內煤價下滑的驚人程度是少有的,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的形勢一直比較嚴峻,但進口煤物美價廉性價比高,促成山西名下的進口煤數量激增。在他看來,國內煤價優勢已被進口煤牢牢掌控,山西經濟增長也為此深受拖累。
10月24日,山西省經濟轉型與企業發展研究會書記朱啟遠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煤炭進出口量的多少,還與煤炭產業政策的變化息息相關。據了解,近10年來,中國多次降低煤炭進口關稅等門檻后,煤炭促“進”抑“出”的大門洞開。
進口煤攻城略地
2013年以來,以山西省名義進口的煤炭迅猛增加。公開數據顯示,1月至8月山西出口煤炭74.5萬噸,進口煤炭308.9萬噸,進口量是出口量的4倍之多。
記者從相關渠道采訪得知,盡管眼下國內煤價觸底反彈但漲幅不高,進口煤的優勢依然明顯。山西一家專業咨詢機構提供的報告顯示,5500大卡進口煤相對于內貿煤的價差從5元/噸擴大到15元/噸,而印尼更是將10月基于熱值為6322大卡動力煤FOB的參考價定為76.61美元/噸,這是自2009年9月70.44美元/噸以來的最低價。
相比之下,澳洲、印尼煤更有價差優勢。李朝林掌握的情況是,沿海地區多家電廠,最近仍然看好進口煤。據他分析,9月中國煤炭進口量仍然居高不下,高達2573萬噸,這其中和山西省名義下的煤炭貿易商進口煤有著直接關系。
自2012年10月底中國的煤價開始顯示疲態。李朝林分析認為:“最近煤價上揚的主要原因,包括季節性煤炭需求增加、冬季儲煤增加以及上游煤炭生產經營企業漲價,但煤炭市場競爭一直比較激烈,相比之下沿海進口煤更劃算。”
據記者了解,這些年,山西煤炭的內銷、外銷均不理想,運價更是居高不下。李朝林測算的結果是,美國到中國沿海運價估計相當于包頭到秦皇島運價的50%,而印尼、澳洲的運價更低,比把煤炭從山西運到沿海還便宜。
另一方面,近期國內海運費猛漲,國內煤炭成本上升,與進口煤的性價比盡失。山西金石達貿易廣東配煤中心負責人接受記者咨詢時承認,公司進口的印尼煤炭價格低于山西產的煤炭。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煤炭累計進口2.4億噸,同比增長17.6%。“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山西的貿易商攬入囊中。”金石達廣東配煤中心負責人坦言。
“山西名下進口的煤炭,就近銷售到急需煤炭的沿海。”朱啟遠說,只要是在山西注冊的公司進口的煤炭,都算是山西進口的。
山西煤改反思
“山西一刀切的煤改,導致數以千計小煤礦一批批被兼并重組,對山西煤炭的影響無疑是刮骨療傷,打擊不小。”5年前在山西臨汾有10個小煤礦的煤老板趙文平抱怨稱,山西煤改讓他不得不改做房地產中介業務。
10月24日,山西省太原市國資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處長向本報記者坦言:“這幾年山西煤改導致大批民營老板撤離山西,而新建的煤炭企業投入不足,負擔沉重,產煤量銳減。”
據他介紹,小煤炭老板轉到煤改相對弱的陜西、內蒙古繼續發展,近些年轉出的資金量至少有4500億元,“山西過去長期為沿海提供煤炭,眼下借助進口煤來彌補,加之今年國家繼續整治煤炭過剩產能,高質量的進口煤趁勢而入。”
事實上,華南地區的電廠與印尼、澳洲等出口煤炭國家簽訂了長期協議價煤炭,而簽訂者恰好多數是山西的。山西大華期貨有限公司焦炭研究員李偉指出,這些企業此前在華南地區建立了配煤中心,負責山西自產煤炭的分銷,而今專做進口煤炭業務。
除此之外,煤炭進出口量的多少,還與煤炭產業政策息息相關。
從2003年開始,中國對煤炭出口實行嚴格的配額限制,當時擁有進口資質的只有中煤、神華、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和五礦4家。之后,中國開始對煤炭進出口采取促“進”抑“出”政策,降低出口退稅,出口煤炭變得無利可圖。
不過,進口煤炭的門檻卻一降再降。2006年中國兩次降低煤炭進口關稅,先從6%降到3%,隨后從3%降到1%;到2008年1月1日將所有除褐煤以外的進口稅率下調為零;2012年干脆把褐煤的進口關稅也取消了。
進口關稅政策的變化,打開了煤炭促“進”抑“出”的大門,為中國2009年成為了煤炭凈進口國埋下了伏筆。李朝林認為,對煤炭進口實行的是自動進口許可,也讓山西擁有資質的煤炭商嘗到了進口煤的甜頭。
據朱啟遠介紹,自2008年開始,山西的進口煤開始遞增,2013年進口的數量最多,但山西出口的自產煤炭卻一降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