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飽受霧霾困擾之后,10月21日,東北三省也深陷霧霾,航空、鐵路、道路交通等受其影響嚴重受阻。重度霧霾籠罩下的哈爾濱市民驚呼,這是一場“史上最重霧霾”。
此次霧霾來勢洶洶,原因何在?黑龍江省環保部門分析認為,當前的污染天氣是由氣象條件、冬季燃煤供暖、機動車排氣污染、焚燒秸稈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事實上,由于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清潔燃料使用比例低,這已不是哈爾濱市首次遭遇霧霾天氣。
毫無疑問,我國大氣污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嚴重霧霾是能源發展方式不合理、結構性矛盾長期積累的集中暴露。我國現已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一大國,每年有8億噸左右的煤炭直接燃燒,燃煤排放正是大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而與經濟發展相伴隨的能源消費增長和大氣污染治理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要從根本上改善空氣質量,既要多管齊下,更須切中要害——要著眼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全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在新近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到2017年實現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的目標。電能相對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潔的優勢,決定了在調整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時,必須堅持以電力為中心的理念,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
研究顯示,我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消耗可下降6.2%。電能在終端消費環節的轉換效率和排放明顯優于煤和油,煤炭就地轉化為電能并進行集中排污治理的環保效果,明顯優于分散燃燒。依托先進的特高壓電網,遠離東中部負荷中心的大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基地能夠實現集約開發和大范圍利用,清潔能源發電比重逐年提高,在終端用能環節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不斷提高電能消費比重,對于有效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意義重大。
國家電網公司立足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準確把握能源電力發展規律,樹立大能源觀,從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在經營區域全面啟動了電能替代工作,在工商業、交通、居民生活等領域提高電氣化水平,拉開了國家電網藍天行動的序幕。隨著綠色電能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共享美麗藍天前景可期。
霧霾天氣既損害了經濟社會發展,更嚴重危害了民眾健康。警鐘一再敲響,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防治大氣污染人人有責,能源電力行業責任尤其重大。實施電能替代,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無疑是防治大氣污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