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年銷售額近500億元的公司,其主要業務竟少有人知,在9年狂增100倍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467.9億元,這是杭汽輪集團2012年的銷售收入。
聽到這個數字,不知道很多人會不會大吃一驚?在人們的印象中,汽輪機行業素來以上海電氣、哈電集團等三家公司為尊,杭汽輪不過是個小兄弟。然而去年,僅僅從規模上看,杭汽輪集團已經超越了哈電集團等企業。
如果拿具體的數據來說,就更加令人瞠目結舌:2003年,杭汽輪集團還只是一家年銷售額5億元左右的中小企業,不到十年時間,其規模竟狂增近百倍,比吹氣球的速度還要快,簡直是個奇跡。
令人感興趣的是,在這個“奇跡”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些什么?
從一個人說起
對杭汽輪集團而言,2003年是一個有著標志性意義的時間點。在這之前,它只是“三大動力”眾多衛星企業中的一個,規模不大,且已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而在這之后,它開始走上了連續翻番的發展道路。這一年,杭汽輪集團迎來了一個名叫聶忠海的人,它的命運就此發生轉折。
資料顯示,1984年,聶忠海進入杭州市經濟委員會,這一干就是14年,從普通的干事一直做到了處級辦公室副主任。1997年,聶忠海被任命為杭州熱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此后的六年,聶忠海把熱電集團治理得井井有條,2003年8月,聶忠海調任到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擔任董事長,由此翻開了杭汽輪集團的新篇章。
彼時,杭汽輪集團的銷售額已經連續幾年在5億元左右波動,而聶忠海接手當年年底,杭汽輪完成年銷售額13.4億元,聶忠海就任時“翻一番”的豪言超額實現。到2012年,杭汽輪集團全年營業收入更高達467.9億元。在當年浙江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中,聶忠海獲得了“特別貢獻獎”,一時間,他成為了風云人物,無數的鮮花與掌聲迎面而來。
然而,這467.9億元究竟是怎樣構成的呢?真的全部都是汽輪機相關業務嗎?
在杭汽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杭汽輪B的年報中,我們發現,杭汽輪B所經營的恰是杭汽輪傳統的工業汽輪機業務,2012年杭汽輪B營業收入達45.8億元,這不禁令我們感到奇怪,杭汽輪B的營業收入怎么這么少?
雖然,就汽輪機業務來說,近46億元的規模已經不能算小,但是和杭汽輪集團所公布的467.9億元營業額比起來,卻是連零頭都不到,實在算不得主業。而且,2012年杭汽輪B利潤總額10.1億,利潤率高達22%,而杭汽輪集團2012年總利潤僅有14.4億元,利潤率僅為3%。這不免讓人好奇,除了汽輪機,聶忠海這十年來究竟還開辟了哪些“不那么賺錢”的新業務,從而拉低了杭汽輪集團的整體利潤率?
“隱藏”的400億
杭汽輪集團總銷售額467.9億元,而傳統的主營業務只有45.8億元,余下的400多億元是怎么回事?在杭汽輪B的年報中,對其母公司的主營業務也只是寥寥數語,在諸多報道中,也未見提及此事,這400多億元究竟是由哪些業務構成的呢?
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進行了多方查證,終于找到了一些關于這隱藏的400億的線索。原來,杭汽輪集團早已不僅僅是一家汽輪機公司了。
在聶忠海2013年發表的新年致辭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一年,我們的貿易板塊,在風聲鶴唳的市場環境中,再次彰顯了超強實力。‘熱聯外貿’在全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異軍突起,實現利潤就達4個多億。”
這家叫做“熱聯外貿”的公司,擁有超過4億元的利潤,其規模應該不小,不知做的是什么業務。然而,當記者查到它的時候,還是被嚇了一跳。“熱聯外貿”全稱是杭州熱聯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隸屬于杭汽輪集團的專門從事國際、國內鋼鐵貿易的公司;2010年公司的銷售量達1533.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26億元,2011年銷售量達180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07.3億元,2012年實現銷售量1942.94萬噸,銷售收入415億元。原來,杭汽輪集團這“隱藏”的400余億絕大部分都在“熱聯外貿”。
但是,這個“熱聯外貿”規模雖大,所能貢獻的利潤卻非常有限。2012年,其收入415億元,利潤卻只有4個多億元,占集團總利潤不到三分之一,利潤率僅1%左右。
更為有趣的是,這個“熱聯外貿”竟然還是聶忠海的“嫡系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