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德、日等國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士紛紛提出,通過發展智能制造業來重振制造業。在此環境下,中國的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并最終實現該產業成為新的國民經濟支點。
近年來,由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技術和數字化制造技術等相結合的智能制造技術開始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和服務等制造業的各個環節,正催生智能制造業,引領新一輪制造業變革。金融危機以來,在尋求危機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美、德、日等國政府和相關專業人士紛紛提出,通過發展智能制造業來重振制造業。
在此環境下,中國的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不斷攀升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正在動搖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正在興起,由此形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將對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造成巨大的壓力。為了滿足這些不斷增長的需求,提高資源效率和優化核心制造過程不僅勢在必行,而且需要快速創新。
智能制造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是自動化層面,指極大地提升生產力,生產質量穩定的高品質且符合國際標準的產品。第二是信息與自動化的融合。對于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的企業和國家,其提升競爭力的下一個舉措即實現信息化。這種融合使生產、供應鏈和客戶這三方無縫連接,使公司管理層可以實時掌握各種生產信息幫助其迅速進行商業決策,從而實現對市場變化的迅速反應。
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也指出:要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把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智能活動。
21世紀是智能制造獲得重大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時代,智能制造將引發制造業革命,并將重新構筑全球制造業的競爭格局。近5—10年以來,我國的智能制造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汽車自動化焊接生產線、金屬數字化加工車間等一大批成套裝備實現突破,工業自動化系統、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部分裝備產業領域銷售收入超三千億,但是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測控裝置長期發展滯后,智能化制造模式遠未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以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的應用為例,工業發達國家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機器人的數量已達200臺左右,其中日本最高達到了300多臺,但是在我國,僅僅只有15臺。
中國國內多數企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但是還遠未達到智能化的高度。“十二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攻堅時期,綜合考慮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未來全球產業的競爭格局,我國將從戰略的高度重視發展高端制造業,把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放在突出位置,作為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