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十二生肖》中,成龍扮演的國際大盜,戴著光學傳感手套觸摸獸首,將收集到三維數據通過無線傳輸系統傳回本部,同時,本部根據這些數據同步打印,復制出了一個完全一樣的獸首嗎?當時,不少人都感嘆這一場景太神奇。但其實,這也并不神秘,它就是3D打印技術的再現。
“它是從虛擬到現實的理想捷徑,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環節之一,將對人類未來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本周,筆者對話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讓解析3D打印技術的長處和短板。
3D打印技術應用領域廣泛
問:3D打印近幾年很火,我們曾聽說3D打印出真槍,甚至人的耳朵。這是個新興產業嗎?
徐院士:不完全是,這類技術最開始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但那個時候它不叫3D打印,我們在中國叫快速成型。它的核心就是將所需成型工件的復雜3D形體,通過切片處理轉化為簡單的2D截面的組合。因此不必采用傳統的加工機床和工模具,依據工件的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模型,在計算機控制的快速成型機上,沿著高度方向逐層沉積材料,成型工件的一系列2D截面薄片層,并使片層與片層之間相互粘接,最終堆積成三維工件。
3D打印為什么這么火,我覺得還是取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快速發展。20年前,我們所處的還不是網絡時代,還不能發展得這么快。而現在,3D打印幾乎能做到“想打就打”了,只要電腦軟件能支持就可以。
問:這個技術能運用在哪些領域上?
徐院士:小到細胞、牙齒、骨骼甚至我們自身,大到房屋、汽車、飛機等,都能夠打印成型。
我認為航空與軍工業,是3D打印比較容易發展的方向。對于國防工業的器件,用3D打印技術來做,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應用領域。因為國防工業用的材料或者零部件,它的數量不是特別大,所以零件適合用3D打印來做,如果用傳統的技術來做,可能它的生產條件、設備、代價就會比較高。比如波音公司,或者像美國的F35、F22,例如德國的奔馳、寶馬等一些車部零件,就已經開始用3D打印來制造了。
在產品的原型或模型制作上,3D打印也已經得到了運用。另外,一些非金屬工程零件的制作,3D打印也能駕馭,而且一些很復雜的、傳統工藝制作起來很費勁的、很精密的結構,它更是能夠勝任。
能推動制造業的進步
問:3D打印這一技術比起傳統制造業而言,優勢在哪里?
徐院士:減材制造是機械制造業最常用的成型方法,但它采用的毛坯通常需鑄造或鍛造而成,并且還需要模具,加工周期較長,材料利用率較低,成本較高。此外,還受刀具或模具的限制,有時甚至無法成形一些內外形狀很復雜的工件。另外,在鑄造過程中,往往要將所需要的形狀,從一整塊原材料中制造出來,這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浪費。
但3D打印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工藝改進和新材料的應用,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和作用。與傳統制造業先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把設計原型制作出來的生產方式不同,3D打印技術無需制作模具,也不需要任何機械加工,只需要通過電腦輔助技術得到3D數據,并傳送到3D打印機上,即可制作。這種數字化制造模式,不但降低了因模具生產和改進所投入的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模具在生產完成后便無價值的資源浪費。
問:除了成本之外,它還有其他的優勢嗎?或者說它在其他領域會有什么應用?
徐院士:生物3D打印在醫學領域,應用前景還是挺大的。因為它具有快速性、準確性以及擅長制作復雜形狀實體等特性。特別是個體之間的身體構造、病理狀況,都存在特殊性和差異化,而3D打印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點。比如動手術之前,醫生就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相應的器官進行演練,從而更好地完成手術。
它的優勢在建筑設計業也有所體現。通常建筑的設計需要經過多次改動。但是制作模型往往并不是件簡單的事,特別是在一遍遍的改動下。而3D打印就能簡化設計師們的工作量,只要把圖紙通過軟件輸入3D打印機內,幾個小時就能打印出來。一些比較前衛的、復雜的建筑,人工制作模型比較困難的,3D打印技術就能夠提供這樣的幫助。
問:3D打印技術對于推動工業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進步,是否具有特別意義?
徐院士:確實是。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在3D打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的情況下,現代制造業也許不再運用工廠。這種將人力、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轉變為一種以3D打印機為基礎的,更加靈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產方式,這種趨勢被稱之為社會化制造。當這種方式得到廣泛運用,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廠。
而且我認為,3D打印將極有可能孕育第三次工業革命。我打個比方,我們的生產線可以做到,送一頭牛進去然后出來牛肉罐頭,同樣也能把牛肉罐頭放進去,然后生產出一頭牛。后者就是3D打印能做到的。
3D打印將顯著提高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控制能力,幾乎是一種最理想的工具手段,也許未來將會以我們難以預料的方式,永久改變人類的文明進程。
精度和效率成最主要挑戰
問:3D打印技術很強大,但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挑戰。要想進行大規模的應用,短期內是否還比較難?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www.cacpa.com.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煤炭業低谷或倒逼煤制油松綁
- 上一篇:中石油天然氣管道收歸國家呼聲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