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寒冷季節的來臨,北京供暖季大氣污染問題再次引起各界關注。與去年業界抱怨天然氣供應不足相比,今年政府將在天然氣引進上發力。
據悉,到今年底,每天將有400萬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從內蒙古引入北京,供居民使用,有效緩解今冬采暖季北京的氣荒問題。
昨日(9月24日)北京熱力集團宣傳部部長張傳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完全使用天然氣之后,對于供熱價格可能會有連帶效應。
企業供熱優先考慮成本
有媒體報道,今年底,每天將有400萬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從內蒙古引入北京,引入的煤制氣將成為北京市的第二氣源,徹底改變北京天然氣主要由陜甘寧地區的長慶油田供應的格局。除了供應源多元化外,供應量也在之前的基礎上出現較大增加。
天然氣供應量的增加,主要是為了彌補“煤改氣”之后的能源供應不足問題。
9月,環保部、發改委等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到2015年底,北京市建成區取消所有燃煤鍋爐,改由清潔能源替代。
雖然政策層面上已經開始“煤改氣”倒計時,但是市場上的反應依舊比較遲鈍。張傳東說,是環境優先還是自身利益優先,在沒有政策驅動下,靠企業自覺不好做。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主要采取的是集中供熱的方式,集中供熱的熱源又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熱電聯產供熱,即利用熱力發電廠產生的余熱供熱,一部分是來源于供熱企業本身的鍋爐供熱。從供熱成本上來看,企業燃燒鍋爐供熱低于熱電聯產的供熱成本,采用燃煤供熱成本又遠低于天然氣供熱。
北京一家大型供熱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能源利用效率上講,熱電聯產的效益最高,一般要求是優先采用熱電聯產的熱量供熱,在供熱高峰期出現供熱短缺時,才會啟動企業自身的供熱設備進行補充。
但是,上述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考慮到成本因素,企業的實際供熱方式恰恰相反,優先采用的是企業自身的燃煤鍋爐供熱。
“今年北京的供熱肯定不會完全脫離燃煤。”張傳東說。
居民供熱價格上漲壓力大
此次北京從內蒙古引進的天然氣是煤制天然氣,成本高于普通天然氣,這或許不會是個案。
在剛剛結束的2013煤制天然氣戰略發展高層論壇上,就有與會專家指出,近中期,氣體燃料在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中將發揮主要作用,目前發改委已對煤層氣項目審批節奏持續提速。未來3年煤制氣投資規模巨大。
在我國天然氣資源并不充足的情況下,未來發展煤制氣項目將成為趨勢,但是,使用天然氣帶來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將增大。
張傳東認為,供熱完全使用天然氣之后,對于供熱價格可能會有一個連帶效應,燃料成本的增加,肯定導致供熱價的上漲。
今年8月,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調整本市非居民供熱價格的通知》,本市非居民供熱價格統一調整為42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非居民熱計量收費計量熱價調整為0.25元/千瓦時(69.45元/吉焦),基本熱價保持18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不變。
此前,非居民供熱價格按不同供熱方式而有所區別,市熱力集團供應的非居民供熱價格為33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下省略單位),燃煤鍋爐供熱為28元,燃氣(燃油、電)鍋爐為38元,熱計量收費計量熱價為0.2元/千瓦時(55.56元/吉焦)。
對于價格的上漲,張傳東解釋,就是考慮燃氣價格上漲的因素。
但是,居民供熱價格是否會上漲還存在質疑,因為,供熱行業本身就是靠政府補貼存活,居民供熱方面如何操作尚無相關文件出臺。
張傳東認為,供熱一直就是價格倒掛,如果強行將供熱燃料由煤改成天然氣,成本肯定增加。
“目前,成本的上漲我們只能內部消化,對于供熱企業來說,壓力很大。”張傳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