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綠色屋面系統技術主題論壇上,有消息透露,住建部正醞釀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修訂稿)。
據悉,與該標準的2006版相比,該標準的修訂稿或將適用范圍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辦公建筑、商場建筑和旅館建筑擴展至各類民用建筑。評價方面,明確區分了設計階段和運行階段,并采用了評分的方法,以總得分率確定評價等級。
綠色建筑行動有望實質性開啟
記者從中國綠色建筑協會了解到,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是總結我國綠色建筑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標、多層次的綠色建筑綜合評價標準。該標準明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確立了我國以“四節一環!睘楹诵膬热莸木G色建筑發展理念和評價體系。自2006年發布實施以來,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工作,累計評價項目數量近五百個。該標準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綠色建筑標準研究和編制的重要基礎。
中國綠色建筑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十一五”以來特別是從“十二五”開始,我國綠色建筑快速發展。隨著綠色建筑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綠色建筑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各行業、各類別建筑踐行綠色理念的需求不斷提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綠色建筑實踐及評價工作的需要。對該標準的修訂工作于2011年提上日程。目前,在經過公開征求意見的階段后,修訂稿已基本形成。
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這預示著中國綠色建筑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今年初,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規定,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的國家機關、學校、醫院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開始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如果沒有與實際接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再宏偉的規劃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此次醞釀出臺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以看作是綠色建筑行動規劃進入實質性實施的開始。”一位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將有力推動分布式新能源應用
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是綠色建筑的最終追求,在建筑業內看來,綠色建筑如果采用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垃圾發電、地熱發電等,以解決自身所需的替代能源問題,那么綠色建筑就能夠大量減少碳排放。
萬科地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萬科住宅小區替代能源的目標是達到8%。如果各種政策到位,甚至可能達到15%。精裝修、住宅產業化、綠色能源科技,這是萬科低碳建筑發展的“三步曲”,其中,清潔的分布式能源使用是重中之重。
天津一綠色建筑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項目采用了清潔能源和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低溫熱水發電系統、帶伺服光導系統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這些系統提供的電能、熱能、光能完全能夠維持建筑自身運轉。在照明方面全部采用了節能LED燈,其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自然光條件等進行亮度調整。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綠色建筑的推廣可以有力推動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國內綠色建筑的提速也將極大促進分布式能源的建設,甚至對扭轉光伏產業過分依賴海外市場的困境都會有所幫助。
不過,有光伏生產商表示,城市中一些居住建筑雖然采用太陽能系統綠化屋面,但傳統的做法是安裝式,大量采用玻璃基板的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組件,借助支架安裝在屋面,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光伏建筑一體化。而光伏建筑一體化是太陽能屋面的發展方向,柔性的光伏組件,可像防水卷材一樣直接鋪設,與屋面完全貼合,加上重量較輕,對原有屋面構造沒有任何破壞。
“綠色建筑推廣有望將太陽能應用真正帶入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正確軌道。”上述光伏生產商表示。
推廣還需邁過絆腳石
目前,建筑已與工業、交通并列為三個“耗能大戶”。我國每年新建的20億m2的建筑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億m2建筑,其能耗已超過5億噸標準煤。
“中國綠色建筑比例尚不足1%,核心技術缺乏、社會認知度不夠、節能標準偏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被認為是阻礙綠色建筑普及的絆腳石!敝袊G色建筑協會的上述專家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曾賢剛表示,應加強綠色建筑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注重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
北京一建筑節能改造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一個建筑的建設周期往往只有2年至3年,而使用時間卻可長達數十年。前期建設成本的略微升高,換來的是今后數十年更低的運營成本。綠色建筑的推廣,也需要人們轉變觀念,更多地從建筑全壽命周期進行取舍。
此外,綠色建筑在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著“重建輕管”的現象。“有些項目在設計階段獲得了很高的節能評價,但是到運營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運營能力,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節能減排目標!敝袊G色建筑協會的上述專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