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十二五”時間已經過半,雖然前期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總體趨勢向好,但下一階段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一是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環境容量非常有限,能源消耗在一定時期內將持續增加。從能源結構看,我國煤炭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約為70%,煤炭年消費總量約占世界煤炭年消費總量的50%,并且在今后較長時期內,這種能源結構特征難以改變,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仍占主體地位。從產業結構看,我國第三產業只占到40%左右,而發達國家約為60%,制造業比例依然很高,鋼鐵、水泥產量也占到世界的50%。這種持續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對下一階段污染減排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二是存量削減空間收窄。“十一五”期間,各級政府和企業多措并舉,推進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總量減排。其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運營等工程減排成為污染減排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間,全國燃煤脫硫機組裝機由0.4億千瓦提高到5.7億千瓦,增加了10倍以上,建成投運的燃煤電廠脫硫設施超規劃目標1.77億千瓦;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由800多座增加到2832座,增加了約2000座。同時,在現有投資、技術和裝備水平下,“十一五”時期減排任務已接近部分企業減排能力的極限,“十二五”時期依靠工程減排來削減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空間有限。
三是新指標和新領域減排能力較弱。首先,從近年來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可以看出,氨氮作為水體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來超標情況比較嚴重。如北京全市五大水系中的50條河流,除9條無水外,條條河流下游水質超標,其中以氨氮污染最為嚴重。氨氮排放主要來自于生活源,2011年和2012年生活源在我國氨氮排放量中所占比例分別為56.7%和57.1%,農業源和工業源則分別為30%和10%左右。由于“十一五”減排不涉及氨氮指標,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工業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業綜合整治等方面的減排相對缺乏經驗,“十二五”氨氮減排壓力較大。
其次,氮氧化物已成為影響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因子之一。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上升了5.73%,2012年雖比2011年下降了2.77%,但與2010年相比卻上升了2.81%,“十二五”前兩年氮氧化物排放量總體上不降反升。此外,城市化過程中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交通領域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3。機動車尾氣污染日益嚴重,以北京為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30萬輛。根據北京市環保局分析,汽車尾氣對霧霾的貢獻率占22.2%,機動車也成為減排重點行業。在農業減排項目上,政府財政資金支持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小型畜禽養殖場因規模或污染物排放達不到文件要求而未納入補助范圍。部分小型畜禽養殖場因資金缺乏難以新建減排治理設施,減排工作推進困難。
針對“十二五”下一階段減排工作,筆者認為,應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嚴格環境準入制度,有效控制排污增量。把污染物總量指標作為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總量指標管理實行污染物排放減量替代,通過以新帶老,實現增產減污、總量減少。對電力、石化、鋼鐵、造紙、紡織印染、汽車制造等重點行業實行現役源兩倍削減量替代,實現減二增一。對未獲得總量指標的建設項目,不予受理環評審批;對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準入標準、環境法律法規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環評審批;對未完成年度總量減排任務以及被實施限批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設項目。通過嚴格環境準入、優化能源結構、逐步實行煤炭總量控制,倒逼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二是加大結構減排力度,大力推進清潔生產。雖然結構減排短時間內效果不會顯著,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應重點考慮。應加快淘汰電力、鋼鐵、造紙、印染、氮肥等重點行業的落后產能,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污染減排首先要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僅通過管理和末端治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這就要求推進清潔生產,提高生產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從生產過程大幅度削減污染物產生量,構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經濟體系。
三是突出新增指標和新增領域,確保完成減排任務。氨氮減排方面,要加快城鎮水處理設施及雨污分流工程建設,建立中水回用體系,對污泥、垃圾滲濾液進行規范化處理處置,確保實現減排目標。積極研究農業源減排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探索畜禽養殖糞污收集高效資源化處理新模式,打造一批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利用循環經濟模式開展整治試點示范工程,打破農村經濟發展瓶頸,實現農業源減排目標。
氮氧化物減排方面,要突出電力、機動車、水泥等重點行業和復合型污染嚴重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重點城市應實施機動車保有量總量控制,提高準入門檻,從源頭控制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全面推行環保標志管理,加大老舊機動車淘汰力度,全面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實現車、油同步升級。(卿偉 叢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