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和傳感技術應用前景如何?3D打印離我們還有多遠?大數據處理將帶來怎樣的機遇……本月11日即將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將對全球智能科技群起的勢頭展開討論。隨著“用工荒”侵擾中國,智能科技能否填補人口紅利銳減的缺位,備受人們關注。
機器人將成“新生代工人”?
一邊是長三角、珠三角制造業缺人,一邊是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作為世界最大的代加工廠,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早在2011年就公開宣布,公司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5年內引入上百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
“現在兩年快過去了,這一計劃雖未達到預期規模,但是未來更多地利用自動化替代人工,確已成為中國制造業應對"用工荒"的方向。”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徐方說。
富士康的計劃并非異想天開。過去10年間,富士康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得以快速長大。然而隨著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工人長時間從事重復、簡單勞動而使健康、心理問題頻發,原有模式難以為繼。用機器人來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成為越來越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的新選擇。
在中國已有的工業體系中,機器人代替人工的領域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在粉塵、有毒氣體、高溫等惡劣環境下,一類是水下、爬壁、高負載等人類無法實現的作業。如今,用工形勢的變化拓寬了機器人的應用空間。
“一方面,廉價勞動力正在大面積減少,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打工人員的結構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遼寧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木西說,出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勞動者有一定文化基礎,追求生活品質,他們屬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專一型,工作條件稍不如意或心情不好,就可能立馬換工作。這樣的“懶人”越來越多,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目前,工業機器人在中國主要應用于汽車及零部件制造,電子、機械加工,模具生產等行業,參與的制造過程包括焊接、裝配、搬運、打磨、拋光、注塑等。盡管產業規模還不足百億元,但是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0000臺,保有量超13萬臺。徐方說,隨著中國制造業在“用工荒”和利潤攤薄的重壓之下謀求轉型升級,未來10年工業機器人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物聯網將扮演服務業“主角”?
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道路信號會根據排隊車輛的多少,自動調節紅綠燈的長短……在沈陽國際軟件園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工程師可為向記者描繪了一幕幕神奇圖景。隨著物聯網時代到來,這些魔幻將變成現實。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如果說互聯網實現了信息之間的傳遞,物聯網則做到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智能連接。
可為介紹,未來物聯網將更多應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辦公、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他操控著手機屏幕向記者演示,出門在外,用手機就能控制家中每一盞燈的亮滅,電視機、洗衣機和門窗的開關;回家前,室內的空氣系統將調出最適宜的溫度和適度。“可以預見的是,有了物聯網和智能科技的加盟,未來人們不受家務活之累,生活也能更加舒適。”可為說。
最近幾年,物聯網在中國已從理論進入實用階段。東北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吳成東說,物聯網發展可選取資源、安全、新媒體和社會服務等行業作為切入點,面對中國步入老齡社會的實際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開發出更多智能型家居為居家養老服務,也是一大應用方向。“在當前中國出口不暢,消費不旺的困難下,物聯網產業完全可以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吳成東說。
需破解技術,更需轉變觀念
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科技,要想更大程度上代替人工,還需要一個過程。長期關注富士康公司的太原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謝剛說,比如工業機器人,其每臺平均成本30萬元,大量使用存在一次性投入大的問題。另外,以現有的技術水平,機器人還難以勝任很多工作,而且由工業機器人組成的生產線調整周期長,難以適應新產品瞬息萬變的需要。
更大的難題還是在技術層面。東南大學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研究中心姚國良博士表示,物聯網作為新興科技產業,目前仍還有很多技術需要研發,其應用模式也需要開發。科研機構和相關主體面臨較重的研發費用和商業風險,仍需政府的補貼和推進。
智能科技廣泛應用的另一個瓶頸,是傳統觀念的束縛。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曾引起一些人擔憂:機器人會不會取代打工者?人們就業會不會受到影響?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科技只會輔助人類、服務人類,而非替代人類。”許方研究員說,比如富士康公司,把工人從生產線上替換下來后,這部分員工進行再培訓,使他們重獲操作、維護,甚至研發、制造機器人的機會,他們的勞動強度會降低,而工作層次則會大大提高。
人力資源專家曹晶荔說,用智能科技將人類從繁重、簡單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是為了讓人有更多閑暇和精力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文明和修養,并在此基礎上去做更富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最大限度激發自身潛能,這才是人類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