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目前仍是外國品牌占主導地位,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僅為10%左右。從應用看,日本每1萬名工人就擁有1700多臺機器人,而在我國,每1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還不足90臺。相對于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尚難以匹配。
由于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和未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國多個省、市地區都把機器人作為重點支持發展產業,將用機器人和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實現制造模式變革作為未來制造業競爭利器,從而搶占高端制造的制高點。
2011年年底,重慶市提出“把重慶建設成機器人之都”的構想,力爭到2015年,打造機器人產業研發、設計、制造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基地。2012年3月,唐山市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到2015年建成我國最大的、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機器人生產基地。同年10月,上海市提出將聚焦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壯大發展機器人本體研發制造,使上海成為我國最大機器人產業基地,至2015年達到200億元的規模。
成都、杭州、常州、昆山、九江、晉城等全國近30個城市也相繼提出了打造機器人先進產業基地的構想,中國已建成和建設中的機器人產業園已達30個。以機器人+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全國展開,形成群起之勢。
成立于2000年的沈陽新松公司是我國機器人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占據了國產工業機器人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產品遠銷到歐、美、亞洲的1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公司品牌與公共關系部部長哈恩晶介紹,目前新松公司在工業、交通、能源、軍工、民生五大產業領域呈現出了強勁的發展態勢。比如幾十種類型的車間機械手,可以完全替代工人進行焊接、搬運和打磨等高危復雜作業。還有移動機器人,可實現自動搬運。軌道交通的監測售票系統也有機器人的身影。機器人在汽車生產線上大顯身手,長春一汽馬自達八的流水線上應用的機械手,不僅綜合技術要求高,為自主研發核心部件,精準加工,更要與生產工藝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