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酒店的外墻上懸掛著大大小小十幾個空調外機,將墻上的兩扇窗戶包圍得嚴嚴實實。
8月13日是中國傳統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北京的趙女士和男友來到一家五星級酒店,準備享受晚餐。說起幾天前的那次晚餐,趙女士印象最深刻之處居然是“冷”。
高檔場所 內外冰火兩重天
8月14日傍晚,按照趙女士說的地址,記者來到位于北京西二環與西三環之間的這家五星級酒店。天氣悶熱,記者渾身是汗,但剛一進酒店大門便有一股寒氣襲來。“這里溫度21度”,服務人員告訴記者。
8月15日中午,記者來到位于北京東城區的一家大型商廈,當時室外氣溫達33度,燥熱難耐。但走到離商廈大門還有近1米的地方,感到一股冷氣往身上撲。進入商廈不過十幾分鐘,已經冷得不行,一位女服務員說:“我們也覺得冷,但中央空調設定溫度,沒辦法。”
8月15日下午,記者在國網北京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看到,大屏幕上,代表著當日用電負荷的一條紅色曲線最高點停留在上午11時35分——1775.95萬千瓦。由于連日高溫高濕,這已是今年以來北京電網第三次刷新歷史紀錄。
“在1775.95萬千瓦的全部負荷中,僅降溫負荷就占到大約40%。”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干銀輝告訴記者。
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全國日發電量累計10余次創新高。國家電網公司負責的發電區域內,4個區域性電網及21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降溫負荷給各地電網造成極大壓力。為迎戰高峰,北京電力啟動了預警應急Ⅲ級響應,目前有6000名至7000名電力員工堅守在一線,干銀輝介紹。
“如果公共服務場所都將室內空調溫度設置在國家規定的26度以上,對電網的壓力肯定會減輕。”干銀輝說。
能源浪費 失去的何止是資源
今年7月以來,杭州出現了有史以來持續性高溫天氣。從7月8日至8月14日,杭州市各級能源監察機構連續5周分5批對220多家商場、超市、賓館(飯店)、銀行等大型公建單位實施溫度監察,在220多個公建單位中,發現不合格單位共31家,其中,銀行和飯店較多。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教授陳天來表示,在酒店行業總能耗中,電耗占到60%~70%,空調占到酒店耗電量的40%左右,是最大的一塊。酒店、商場、娛樂場所等服務行業,整體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檔次越高能耗越大,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城市“熱島”。
國務院《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控制標準的通知》明確規定,包括商場等公共建筑夏季室內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一些高檔商場和酒店的室內溫度在20℃左右不符合要求。違規行為當受懲罰,陳天來強調。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做過一項研究,數據表明:面積僅相當于居民住宅面積9%的公共建筑,耗電量已占住宅建筑的一半。如果將北京公用建筑空調溫度調高到26度,夏季至少可節約電量3億度,降低10%左右的負荷。
一度電能做什么?專家說,可以電爐煉鋼1.25到1.5千克,加工面粉16千克,灌溉小麥0.14畝,電車行駛0.86公里,電冰箱運轉(斷續)20到24小時,電燈照明(40瓦)25小時……
節約一度電意味著什么?專家說,意味著節約0.4千克標準煤,省下4升凈水;減少約0.272千克炭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說起“七夕”,除了“冷”,更讓趙女士遺憾的是,由于城市火力發電等因素,陰霾滿天,“共賞銀河”根本無法實現,“天上一顆星星也看不見”。
如果說電力供應問題還可通過加大供給得以解決,那么因發電燒煤造成的環境污染卻是一道難解的題。
“階梯電價”或為遏制浪費良方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康艷兵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節能減排任務極重。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5年下降40%~45%,要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1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此外,二氧化硫、COD、氨氮、氮氧化物等一系列約束性指標也是“必須要完成的指標”。
在我國城鄉既有建筑中,只有極少數城市建筑是節能建筑,其余都屬于高耗能建筑。特別是大中型商場、高檔旅館飯店和辦公樓等,能耗驚人,單位面積耗能可高達普通住宅建筑的10倍左右。
“其實,從消費者健康的角度來看,溫度過冷過熱的劇烈變化,對人體也是很不好的,會誘發感冒,老年人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會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雖然國務院明令規定,但公共場所節能降耗卻面臨監管和處罰難題。首先,各地對酒店和商場等公共場所進行監管的部門不同,沒有統一標準;再者,政府部門人力物力有限,面對數量眾多的高檔服務場所,無法實現全覆蓋、全天候的監測。浙江省曾經設想通過設定總額、經濟杠桿調節飯店行業能耗,但公共場所和服務行業的能耗,不像工業領域那樣容易標準化,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
專家認為,必須多方面推動節能減排工作。一方面加強監管,對違反節能規定的行為進行強制處罰。另一方面,由于高檔商場和酒店節能降耗缺乏動力,可以從政策上加以引導和鼓勵,利用價格、財稅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