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相關部門發布的2012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底風電并網總裝機達6083萬kW,躍居世界第一;風電發電量為1004億kWh,超過核電發電量的982億kWh。在此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我國到2015年風電裝機并網將達到1億kW,年發電量將達到1900億kWh。
嚴重的棄風限電
風電一片繁榮聲中,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盡管發展迅速,但風電的利用效率并不高。作為衡量發電效率的重要指標,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2012年同比下降。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2年,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全國平均為1890h,較2011年下降30h。個別省(區)風電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400h左右。這既浪費了清潔能源和投資,也加劇了環境矛盾。以東北地區為例,按照當地資源,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應在2000h以上,但實際上只達到1500h左右。相反,風資源并不太好的云南和上海等地,平均利用小時數卻達2300h以上。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2012年部分地區棄風限電現象嚴重,全國棄風電量約200億kWh,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煤耗水平,200億kWh相當于678萬t標煤的損失。從地區上來看,限電最嚴重的是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以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限電近100億kWh,約占全國總量的一半。一些行業分析師表示,因為前期發展過于迅猛,風電設備制造商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設備方面,產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已經嚴重超過了市場需求。在全國新增裝機總量上升的背景下,一些地區卻頻頻出現棄風限電的現象,不得不說,這或許體現了當前風電產業發展陷入“畸形”的現狀。
“盛與剩”的畸形循環如何破解
記者了解到,“棄風”頻頻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電網不配套,沒有有效的電網把它送出去。而近些年來,關于風電棄風現象也成為常態化,大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業內專家指出,大規模風電的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我國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一方面,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資源地市場規模小,難以就地消納,而國外風資源相對分散,80%以上的風電接到10kV以下的配電系統,能夠就地消納;另一方面,風電本身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風電并網需要配套建設調峰電源,而我國風電集中的“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基本沒有調峰能力。此外,跨區輸電能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而對于一些地區前期“饑渴般”地“吞下”了風電項目,能否消化,也著實令人擔憂。專家介紹,棄風限電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風電發展速度比較快,整個產業鏈規劃不完善;另一方面,“三北”地區電源調節性能不好。現在風電主要是當地市場消納,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特征,屬于波動性電源,這就要求常規電源的調節性非常好。但“三北”地區是供暖區,普遍火電占的比重比較大,火電是熱電聯產,這就減弱了風電的調節能力。雖然我國風電制熱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但從政策體制上,風電供暖的成本比火電要高近一倍,因此成本問題還值得研究。有業內人士指出,要解決棄風問題,重點是要加快電源電網建設,加大力度建特高壓電網,把不能就地消納的風電大規模地輸送出去,把“三北”的風電送到“三華”地區。把跨省尤其是跨區域電網建立起來,這樣風電在這個大市場里占的比重就很小,可能就解決了棄風問題,市場運營也會相對簡單。
風電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2013年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承諾將包括風電在內的分布式電源并入國家電網,并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優化并網流程、簡化并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等。此舉無疑將解決風電并網難的發展瓶頸。然而,作為新興產業,風電行業的成熟和技術進步都需要以市場規模為基礎的支撐。而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和市場規模,則必須輔以完善的政策支持。在風電吊裝施工行業,施工工程量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據接受采訪的一些施工用戶反映,當地的工程量比2012年下滑很多。但記者采訪的一位承攬風電檢修施工的用戶,其承接的工程已排到了2013年11月份。據該用戶講,目前風電檢修行業對吊裝作業需求量很大,而風電檢修施工所用的起重機噸位比安裝所用的起重機噸位小很多。“我剛剛又購置了兩臺汽車起重機,我很看好未來的風電檢修市場。”該用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