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放緩大背景下,電力行業的處境亦未見好,原來發用電高速增長掩蓋的一些電價方面的矛盾和問題隨之暴露出來。煤價走低、降電價呼聲愈高,可再生能源發展亟需電價政策配套,節能減排要求理順定價機制,被詬病“停滯不前”的電力體制改革是否能轉化為發展紅利……近日,由中國價格協會能源和供水價格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3電力價格管理與改革研討會”在拉薩召開。這場“高海拔”的研討會,關注的是一個“高難度”的改革議題。能源、價格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和來自發電、電網等企業界、學界的多方人士聚焦電價改革,共同為當下的電力行業健康發展尋開“良方”。
煤價走低,降電價呼聲愈高
今年1~6月,第二產業用電量1.84萬億千瓦時,僅增長4.9%,而進入7月以來,大范圍的高溫天氣致使全國用電量激增。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4日~25日,全國日發電量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其中7月25日達到168.67億千瓦時,華北、華東、華中3個區域電網輸配電量均創歷史新高。
一方面是不斷飆升的用電量,另一方卻是遲遲不肯“回暖”的煤炭價格。煤價繼續維持下行,且跌幅再度擴大,國內煤市仍陷“寒冬”。8月7日中國價格協會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65元/噸,比上周又下降了5元/噸,比年初的633元/噸已經下降68元/噸,降幅超過10%。
人們對前幾年夏日被稱作“電荒”的用電供不應求還記憶猶新,大量的煤炭需求拉升了煤價,叫苦連天的是電企。而今,窘境卻輪到了煤炭企業。“從2011年底以來,受宏觀經濟形勢供求關系等因素的影響,煤炭價格進入一個下降的軌道。”與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過去是煤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如今恰好相反,是發電行業和供電行業利潤同比增長。
分析價格下滑的原因,除了國內煤炭需求放緩的影響外,還有國際煤炭市場供給過剩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7月以來,國內主力電廠存煤可用天數仍然高居20天左右,未來放量采購可能性不大。
去年12月25日,國務院《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規定: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30%調整為10%。如今煤炭價格與年初相比,跌幅已經接近10%,已經遠遠超出煤電價格聯動政策中5%的上限。
還要看到硬幣的另一面——國網能源研究院財會與審計研究所副所長李成仁表示,與部分國家相比,我國的電價水平還處于“較低水平”。
有關人士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煤電聯動價格機制,現在大方向已經明確,還需進一步細化。
新能源需理順電價機制
7月中旬,《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在2000萬千瓦基礎上再上調75%,提出將推動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并首次明確電價和補貼機制以及光伏準入門檻。
與會的專家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大力發展,其實也作用于電價調整,而后者對產業發展可能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其中電價怎么定,只要做到有利可圖了,發展也就快了。”前幾年,光伏發電價格測算是基于光伏組件較高的成本,而隨著產業發展成本下降和轉向國內市場需求,光伏集中式上網電價應該適當進行調整,已成為各方共識。
另一個問題是可再生能源附加缺口越來越大。此前推廣的“金太陽”工程,從造價方面給予光伏發電企業一定補貼,但是之后由于執行、管理等原因,造成了浪費而被叫停。下一步,有關部門還將針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作為主力能源仍占比很大,而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選擇。但是,目前天然氣發電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區,成本較高,還有很多矛盾需要疏導。與之相呼應,水電價格形成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得到完善。
以電價改革撬動全社會節能減排
中國價格協會能源和供水價格專業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電力行業高速發展、供不應求的階段,電量的平均增長達到了10%。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電網每年通過售電量增長,支持3000多億的投資,優勢明顯。然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電力用戶承受能力顯得不足,有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出現。
改革,應是化解電力行業矛盾和問題的關鍵。“要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中,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是重要一環。
從電價改革來說,輸配電價改革份量最重。據中國價格協會能源和供水價格專業委員會會長韓慧芳介紹,目前,輸配電價沒有獨立定價,而是通過每年對上網電價、銷售電價的疏導,調整部分價格空間。用于建設項目的補償,主要反映在銷售電價和上網電價的差價上。
居民電價方面,執行階梯電價,對去年以來居民用電量增速有所放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基礎上逐步理順了價格關系。據有關人士透露,未來電價改革要進一步引進競爭,反映市場供需,進一步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和階梯電價政策,以更好地推動全社會的節能減排。
根據電力體制改革總體要求推進電價改革,引進市場機制協商電價的相關政策也需調整。特別是引入市場競爭因素,增加用戶的選擇權。“要研究提出適當疏導電價矛盾的方案。一些關鍵問題不解決,可能很多發展瓶頸就無法突破。有些基礎數據現在就應該準備好。”與會企業的代表這樣通過本報進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