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77元,無論對于徐鵬飛,還是青島,甚至是中國光伏,這筆錢都很特殊。
在青島夾嶺溝小區,徐鵬飛遞過名片,其上赫然印著“中國首例居民光伏并網電站”。不久前,他為青島再創“首例”:“家庭電站”半年發電897千瓦時電量完成結算,以普通發票形式,徐鵬飛從國家電網拿到了400.87元賣電收益。這也意味著中國首筆有正式“發票”“個人向國家賣電”的收益,落地青島。
這又恰逢國內“分布式”政策層出的特殊期。享受0.42元/千瓦時并網補貼的首批“分布式示范區”名單出爐在即,徐鵬飛為青島找到了“史上最穩投資模型”。作為“家庭電站”第一人的他,反而對“企業電站”寄予厚望。在他看來,政策補貼將打破企業對“現金流”的擔憂,設備壽命范圍內,前5年回收成本,后15年投資獲得三倍收益,此項穩定高收益投資將讓“企業電站”成為一道新光。
而現在,他在為家庭、企業、小鎮等分布式光伏“青島模式”探路:“政策鋪開后,可能收益模式各不相同。但我就是要按照規定,把光伏并網的流程,堂堂正正、完完整整地走一遍。”徐鵬飛一語,在當前光伏“分布式”興起的大勢下,頗有些以身酬道的味道。
每個光伏人心里都有一個電站夢
“你是找那個太陽能發電的吧。”在夾嶺溝小區超市門口,曬太陽的老大爺告訴記者,他前前后后為不下10個人指過路。東北口音的、四川口音的、青島當地的……很是熱鬧。
在小區一座7層小樓的樓頂,記者見到了徐鵬飛和他的“家庭電站”。9塊太陽能電池板分成兩排,占地近20平方米。他告訴記者,裝置共2千瓦,夏季每日發電量約為10千瓦時,冬季光照時間短,在3到5千瓦時之間。
“最佳季節是春季,最高的一天發過12千瓦時。”表情興奮的徐鵬飛稱,每個光伏人心里都有一個電站夢。2012年國家《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出臺,允許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11月1日執行,7日,他就與青島供電公司開始接洽。
據青島供電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國家電網規定時限為45個工作日,青島供電公司通過“綠色通道”縮短到19天。12月21日,“家庭電站”正式并網發電,此時距國家《意見》下發,甚至不足兩個月。
“申請后,供電公司就會派人現場勘查,設計接入系統方案,設備驗收合格后,他們會派專業技術人員接入,并簽訂并網合同,進行調試。”徐鵬飛告訴記者,并入國家電網所需電表等設備和施工費用,都由青島供電公司承擔。施工過程比想象中簡單,一天完成,絲毫沒有改變家中線路。唯一不同的是,徐家開始使用“兩塊電表”。
原來,徐鵬飛的太陽能電池板沒有連接蓄電池,白天自發“光電”用于照明,但無法儲存,只能并入電網。夜晚則恢復“火電”生活。“兩塊電表”中,一塊計算每天消耗國家電網的電量;另一塊則是“雙向電表”,既可查看自發、自用量,也可查看“光電”并入電網的電量。
現在,徐鵬飛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看一看電表發電量,算一算賺回了多少投資。
他算了一筆賬:目前居民用電每千瓦時為0.5469元,按照山東省物價局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4469元賣給國家電網。“以這個電價標準,按照每年2700千瓦時發電量計算,可以節省電費1500元左右。這意味著回收2萬多元的設備投資成本,大概需要15年。”
“今年夏天雨天多,發電效果低于我的預期。”徐鵬飛笑稱,15年,這依舊要“看天吃飯”。
“后無來者”的青島光伏屋頂
憑“家庭電站”徐鵬飛儼然成了名人。他開通“中國首例居民光伏并網電站”新浪微博,定期發布電站情況,目前已經擁有3928位“粉絲”。
互動、追隨者雖多,但在青島,徐鵬飛“后無來者”。采訪中他依舊豁達,大大方方地表示,顧慮的地方他看得很清楚。
最先攔路的是“鄰里溝通”。徐鵬飛反反復復跟記者強調,“電站”是大工程。青島供電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公用面積安裝太陽能光伏面板,需要取得同樓2/3以上業主同意,并要通過物業公司、居委會審核。而目前,青島市區家庭住宅絕大比例為高層居民樓。操作存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