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國人對于國產航母的狂熱,大功率芯片實現國產化也一直為LED產業所希冀。不少LED企業就已經瞄準了國內大功率芯片的廣闊市場,開始向大功率芯片領域邁進,而國家對于大功率芯片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業內人士表示,上游外延芯片領域是整個LED產業鏈中最具話語權的環節,倘若未來大陸市場一直缺失高端的大功率LED芯片,即便政府在示范工程上再投入十倍百倍的資金和精力,大陸的LED產業也難以跨入國際一線陣營,反而會利于國外巨頭在中國獲取更多的超額利潤。
“上游大功率企業的發展壯大,可以讓LED產業‘全盤皆活’,甚至從根本上改變中國LED產業格局。”這是六年前武漢地區一家芯片企業老總的豪言壯語。六年時間,陸續有不少實力強勁的LED企業抖擻精神,整軍備戰,號稱要進軍大功率芯片領域,但如今,LED大功率芯片的道路似乎走得頗為坎坷。
瘋狂投入內遭冷眼
2006年10月,國家“十一五”863計劃“半導體照明工程”重大項目正式啟動。在此政策推動下,包括武漢迪源光電、山東浪潮華光、廈門三安光電、同方股份、江西晶能光電以及廣州晶科電子等在內的幾家LED企業開始對大功率芯片領域展開了攻伐戰。
以武漢迪源光電為例,從2007年其第一條大功率芯片生產線投產至今,已相繼完成四輪融資,融資總額接近4億元。據迪源光電董事長董志江介紹,目前公司年產能已經達到10000KK,而二期工程融資計劃是4至5億元,項目總投資將達8億元左右。
浪潮華光、同方股份以及晶能光電等芯片企業亦是不惜斥巨資重點拓展大功率芯片業務。而隨著2009年國家“十城萬盞”工程的點亮,讓更多LED企業看到了LED大功率路燈市場的廣闊藍海,德豪潤達、國星半導體等新興LED企業覓此良機,紛紛揮戈躍馬,挺進大功率芯片領域。
時至今日,上述芯片企業雖已研發并能夠批量生產大功率LED芯片,但記者調查多家封裝廠家和路燈企業發現,歐美、日韓以及臺灣地區的大功率芯片依然雄踞國內市場,而大陸產大功率芯片卻并不被看好。
“我們中標的路燈項目一般都采用科銳和晶元光電的芯片,基本上不會用大陸產大功率芯片。”中山鴻寶電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姬芳向記者坦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穩定性不夠好,LED路燈對于環境的要求非常高。
“歐美等海外地區對于專*比較注重,而我們的LED路燈項目主要在海外市場,一般采用晶元光電的芯片,而大陸產大功率芯片在這方面還非常薄弱,一般不予考慮。”江西興冠光電亞太區總經理張福海告訴記者,大陸產大功率芯片在國內市場尚未立足,根本難以進入歐美等海外市場。
而事實上,大陸產大功率芯片之所以難入國內市場法眼,或另有玄機。德豪潤達董秘鄧飛在此前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表示,部分地方政府在路燈工程項目進行招標時,要求競標的LED路燈產品必須使用科銳、飛利浦及普瑞等進口大功率芯片。
但杜姬芳則直言:“如果有市政工程項目招標規定路燈產品使用某家進口芯片,那該招標項目一定存在貓膩,這種競標我們不會參與。”
記者致電東莞、珠海以及佛山等地方機電設備招標中心,其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對于競標LED路燈產品的芯片廠家沒有強制性要求,只是對于競標單位LED路燈產品的光效、光衰以及相關技術參數有一定的標準。
“一般地方LED路燈節能改造項目大多采用EMC或者EMC+BT模式,LED路燈所處環境復雜,一旦出現質量問題,LED企業需要擔當相當大的責任和風險。”達進東方常務副總裁張玉生道出了其中的隱情,采用進口大功率芯片是LED企業為降低風險、穩定質量而采取的穩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