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為首,5家行業組織發表聯合聲明稱,中國光伏產業代表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將避免從8月6日起擬征收的47.6%高額關稅。
當日有多家媒體根據不同渠道的消息,披露了相關細節,即談判價格大致在0.55歐元/瓦至0.57歐元/瓦之間,該價格承諾將持續兩年,除了最低限價還包括年度配額,基本可以使中國保住在歐盟60%的市場份額。
此前的7月24日,中國商務部開始對來自韓國和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證金臨時反傾銷措施,稅率由2.4%至57%不等,而針對歐盟的初裁措施被延后。
短短一個星期內,中國光伏貿易領域的“一守一攻”,讓中國光伏太陽能組件企業和太陽能多晶硅企業遭遇了冰火兩重天。
一位參與此次價格談判的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媒體披露的具體細節與價格承諾內容基本相符。但依據法律,這一價格的具體數額是保密的,按照規定中歐任何一方都沒有權利公開披露,該承諾價需對歐洲的光伏產業界和中歐以外的第三國保密。
目前,歐盟光伏組件市場的平均價格在0.52歐元/瓦,而承諾的中國組件價格略高于此。
Solarzoom分析師韓啟明分析,價格承諾對中國一線廠商和二線廠商影響不同,中國企業按照統一價格出口到歐盟后,歐盟的消費者當然愿意選用品牌和質量好的一線廠商的產品,而過去依靠相對低價取得一定市場份額的二線品牌將遭遇很大壓力。
“對中國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洗牌的過程。”英利集團宣傳部副經理王志新說。
此次價格承諾,只有參與談判的95家企業擁有配額,包括了全部一線品牌。就在價格承諾談判達成的前幾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和韓國太陽能級多晶硅“雙反”調查的初裁結果。2012年,中國原本對美、韓、歐三案合一啟動多晶硅雙反調查,此番卻在初裁階段將歐盟市場拆分出去,留待以后公布。
此舉對國內的多晶硅企業卻是打擊。在國內90%的多晶硅產能停產的情況下,多晶硅企業本希望通過對歐、美、韓三國的雙反案,拉動國內多晶硅價格的上漲,進而啟動部分產能。
但目前的結果顯然大打折扣。商務部初裁針對韓國OCI株式會社的稅率僅為2.4%,只是象征性的征稅,而中國從韓國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主要來自OCI,因此,這次多晶硅雙反主要只落在了美國企業頭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調查取消了8月6日的反補貼初裁。可見,中歐在貿易爭端中采取各退一步的措施。
中歐價格承諾談判雖已達成,上述參與談判的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表示,中方不應盲目樂觀,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還擺在中國面前,即按照目前價格承諾的條款執行很困難,價格承諾很有可能被歐盟隨時取消,再征高額關稅。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晨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歷史上達成價格承諾的案件,無一例外都是由于政府的強力介入而促成的,但最終價格承諾的執行卻困難重重。
本世紀以來,歐盟接受了中國企業四起案件的價格承諾,但三企案件的價格承諾都由于執行中的問題,被歐盟停止執行。
“現在歐盟給的條件很難執行,將來完全可能輕易找出中國企業違反價格承諾的事實,取消價格承諾。”上述參與談判的人士說。
歐盟雙反的終裁仍將在今年年底公布,中國企業雖然暫時通過價格承諾避開了高額關稅,但這把“刀”一直懸在頭上。
業內專家表示,價格承諾執行的寬嚴標準取決于歐盟一方,中國政府層面應繼續與歐盟就此問題保持對話,通過戰略制衡來牽制歐盟,避免中歐光伏領域的談判重回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