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宣布,中國光伏產業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安排。
由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平陽縣南麂島光伏離網發電項目,既較好地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又增加了綠色電力供應。
盡管中歐光伏貿易談判達成“友好”解決方案,但最低價格承諾卻讓光伏出口企業的優勢大大減弱。采訪中,不少溫企倒是顯得有些淡定,因為早在幾年前,他們就開始苦練內功,逐步減少對歐盟的依賴,實現國內外市場聯動發展。與此同時,我市也著手起草扶持光伏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相關草案已提交上級部門。
出口歐盟將變難
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獲悉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溫州光電產業促進會會長、溫州競日光電公司董事長鄭策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他說,雖然中歐光伏達成和解,但據他了解,歐盟要求中國企業出口價格不得低于0.56歐元/瓦(約合人民幣4.5元),這基本上和歐盟國家生產企業的價格水平一致,而且歐盟國家有變相的補貼,一度電補貼2至3歐分,這將使得中國的光伏企業價格優勢不再。
競日光伏是當時被列入歐盟抽樣調查的134家中國光伏企業之一,今年上半年,出口額僅做了一兩百萬美元,主要是在銷售反傾銷調查前的庫存。鄭策說,如今公司已經調整出口方向,加大了中東和非洲市場的開拓力度,國內則主攻西北青海、甘肅市場,這是整個行業發展趨勢,“誰也不愿在一棵樹上吊死”。
在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東看來,“中歐和解”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憂的是今后溫州光伏產品出口歐盟市場會越來越難,喜的是這勢必會促進行業整合洗牌,倒逼企業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不再以低價“擾亂”歐盟市場。“目前公司主攻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備并網逆變器、匯流箱等光伏行業的終端設備,生產不在反傾銷目錄上的產品,避開了歐盟的制裁范疇。”
市商務局有關人士說,中歐達成和解后,溫州光伏企業雖然“逃過一劫”,卻明顯傳遞出一個信號,以后進軍歐盟市場會越來越難,是到了要對開拓新興市場下工夫的時候了。
太陽能發電降價
紛紛布局發電市場
事實上,早在前幾年歐盟企業揮動反傾銷大棒后,中國光伏企業的日子就開始變得不好過,作為配套產品的電池業也跟著遭殃,從以前的高利潤一直滑到保本甚至虧損。于是,不少溫企除了積極開拓南非、北美等新興市場外,還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內民用發電項目上,布局國內發電市場。
“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逐漸在成型,及早深耕國內市場遠比糾結在歐盟市場來得明智。”位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天晶新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德榜快人快語。
太陽能光伏發電其實并不是新鮮事,但此前由于成本高,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現在,隨著多晶體硅價格的下降,加上國家各項補貼政策的出臺,太陽能發電已從每度電4元,降到1元左右,光伏發電市場正在逐步擴容。
去年初,國家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的屋頂統一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不少企業摩拳擦掌,“正泰”率先在溫州醫科大學屋頂“發電”,埃菲生則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建一個10兆瓦的太陽能并網發電示范項目,此項目成為國家重點扶持工程,獲得財政補貼5500萬元。
另一些規模偏小的光伏企業,則把目光放在了微型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上。今年,良精新能源在自家廠房樓頂建了一個發電裝機容量為78.96千瓦、總投資90萬元的分布式發電樣板工程。公司董事長余勝者說,近期溫州建設分布式光伏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申請有望得到批復,屆時一年的裝機總量可達10萬千瓦,對于溫州光伏企業而言,這便是10億元左右的市場。
“從中央到地方,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相信這個產業會走出低谷。”鄭策很看好后市,他認為目前光伏產品國內市場正日益明朗,而歐洲經濟也有穩住的跡象,溫州企業很可能在煎熬過后迎來溫暖陽光。
投入大但貸款難
盼扶持政策快落地
盡管不少光伏企業看好后市,但光伏企業的發展之困卻是與日俱增的,多數企業產值均大幅下滑。
據溫州海關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溫州出口太陽能電池355.3萬美元,同比減少22.3%,其中出口歐盟202.1萬美元,同比減少39.1%。溫州的光伏行業成為溫州最為掙扎的行業之一。
“光伏是投入成本較高的科技行業,特別是建電站,資金投放相當龐大,如果沒有銀行的支持,簡直是寸步難行。”鄭策說,出于風險考慮,光伏企業難以從銀行貸款,部分光伏企業往往有訂單也不敢接。
作為高科技行業,各地相繼出臺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市科技局負責人說,去年國內開始大規模啟動光伏建設,按照規劃,2012年-2015年期間,國內年平均光伏裝機量將達3.5GW,這無疑將推動包括溫州在內的國內光伏企業的發展。此外,由市科技局牽頭打造的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已經列入科技部在全國試點建設國家級創新性產業集群之一,將助推溫州光伏行業企業快速發展。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