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工信部發布《鋁行業規范條件》,新規大幅提高了相關的能耗、環保標準,意在通過遏制鋁行業重復建設,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矛盾。后續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行業主管部門及協會方面,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過剩行業還有一系列的動作,以求促進中國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盡早解決。
《規范條件》提出,冶煉企業污染物排放要符合國家《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電解鋁項目氟排放量由低于1千克/噸鋁提高到0.6千克/噸鋁,并要求安裝在線監測,并對電解、焙燒車間天窗等部位定期進行無組織排放監測。
《規范條件》取消了鋁土礦須經國家核準及對總規模和服務年限的要求。根據氧化鋁生產設備進一步大型化的發展趨勢,《規范條件》將利用進口鋁土礦的氧化鋁項目的起步規模由60萬噸以上提高到80萬噸及以上。
實際上,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已明確成為今年中央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之一。記者從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獲悉,相關部門都在圍繞此項工作,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上述鋁行業規范條件的發布,就是露出的“冰山一角”。
專家分析認為,制定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化解方案僅是一個方面,化解產能過剩問題首要還是要轉變觀念。即,把發展思路轉到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上來,并利用市場的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