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慧工廠”的概念引發我國制造業的強烈關注。事實上,“智慧工廠”早已經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制造業的廣泛標準,而在我國,這一趨勢才剛剛萌芽。“十二五”規劃中,制造業智能化已經被國家列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關鍵戰略。
智慧工廠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及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劃編排與生產進度,并加上綠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的、綠色環保的、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早在2009年,IBM就發布了“智慧地球”的構想理念,IMB也憑借這個理念,實現了從IT到“智慧工廠”的成功轉型。富士康中國廠區的百萬機器人計劃,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目前該計劃已在哈爾濱正式啟動,至此,富士康距離“智慧工廠”更近了一步。而在部分發達地區,制造企業的“智慧工廠”已有不少投入使用,其他正在積極醞釀。
由于智慧工廠具有降低人力成本、支援彈性和復雜制造作業、加大生產效益等多項優勢,因此目前已吸引我國不少制造企業的導入,以制造業的終端環節——“質量檢測”為例來看: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國內檢測、分析等科學儀器均保持20%以上的增幅,儀器儀表產銷能力超過2億臺,工業總產值290億元以上。儼然,自動化檢測設備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自動化檢測設備與機器人、機械手等工業設備一起構建了“智慧工廠”。
專家介紹,“智慧工廠”有三大特征:首先是基礎設施高度信息互聯,包括生產設備、機器人、操作人員、物料和成品;其次是制造過程數據具備實時性,生產數據具有平穩的節拍和到達流,數據的存儲與處理也具有實時性;再次是可以利用存儲的數據從事數據挖掘分析,有自學功能,還可以改善與優化制造工藝過程。”因此,企業不僅需要快速、高效的生產、檢測過程,而且還需要有一個快速的決策過程,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數據作為依托,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十二五”期間,制造業智能化已經被政府列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關鍵戰略。未來的“智慧工廠“將由智能化設備組成,再結合IT技術、軟件技術等智能裝備,為我們的生產、裝配、物流、檢測等各個環節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