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彈指一揮間。
30年前,1983年7月12日,國務院出臺了國發【1983】110號文——《關于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成立了由李鵬擔任顧問、呂東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林宗棠為辦公室主任。自此,我國重大裝備上升為國家戰略,國產化征程起步。2006年2月,國發【2006】8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發布,進一步明確了重點突破的16個重大裝備領域,國產化工作得以延續。
30年后,2013年7月12日,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三樓會議室里,諸多致力并投身于重大裝備國產化發展的老領導濟濟一堂。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國寶,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孫昌基,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李冶,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李東,能源局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國務院三峽辦副司長李秦,原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副主任董必欽,原機械部重大辦主任周鶴良,以及中機聯相關領導悉數到會。中機聯執行副會長蔡惟慈作了“關于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的回顧與思考”的專題報告,與大家共同回顧了30年的崢嶸歲月。
撫今追昔,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寶貴。中機聯會長王瑞祥在主持會議時強調,由于技術難度大、關聯面廣、成套性強,具有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特點,重大裝備發展僅憑企業自身和市場機制實現自主化較為困難,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蘇波表示,下一步還將重點發展一批“大、新、高”的重大技術裝備。會上,張國寶提出的“可選取當前急需攻克的10項或者8項重大技術裝備優先發展”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會議認為,重大技術裝備是國家工業化的重要標志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必須從戰略高度,以國家意志來推進。要加快轉型升級,需要政策延續,需要頂層設計,更要從長計議。
成績舉世矚目 裝備大國給力
回顧30年的發展歷程,張國寶開宗明義地說,“如果沒有當時抓這批重大裝備,中國的綜合國力到不了今天、整個工業的技術水平也到不了今天。”
他回憶說,當時自己還在計委的機電司。“國務院成立領導小組后,發改委派了聯絡員,就是我。”初期定下了重點發展12大領域,后來才逐漸增多。他說,“當時都是結合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定的。例如,寶鋼一期、二期,秦山30萬千瓦的核電站等。”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機械部還曾為年產500萬千瓦發電設備而動員全行業共同奮斗,而本世紀從2006年至今,我國已連續7年年產量超過1億千瓦。其中,2001年僅出口量就達到3000萬千瓦。這種巨大變化不僅令國人自豪,也讓世界贊嘆。
蘇波表示,30年來,重大裝備取得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今天有很多重要的領域不僅在“量”上有重要突破,在領先水平上也有重大優勢,是制造業發展的典范。
在重大裝備領域,目前,發電設備是與國際水平差距最小的,也是率先取得突破的領域。我國已經成功批量生產60萬、100萬千瓦超臨界乃至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通過三峽機組的合作制造,實現了由30萬千瓦機組到70萬千瓦機組的跨越,在三峽地下電站、向家壩、溪洛渡等后續工程建設中,國產水電機組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中標份額,一直在競爭中居于優勢地位。二代改進型核電裝備國產化能力已近90%,三代核電也已形成完整的設備制造體系。
輸變電設備是最突出的亮點。近10余年來,以我為主、對外合作生產了世界第一條百萬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線路(晉東南—南陽—荊門)所需的成套設備,該線路至今已投入運行4年;今年第二條國產化的特高壓交流百萬伏輸電線路——
皖電東送工程即將投運;第三條國產化線路———浙福線也將全面啟動建設。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百萬伏交流輸變電設備國產化能力已達到90%以上。
直流輸電設備進展也很快。云廣線±80萬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運3年多來的業績表明,我國在直流輸電成套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直流輸電電壓最高、線路最多、單條線路輸電量和直流輸電總容量最大的國家。
大型石油、天然氣和石化裝備是近10余年國產化工作的又一亮點。天然氣長輸管線加壓站設備已完全具備國產化能力。百萬噸乙烯裝置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乙烯三機”已實現國產化,120萬~140萬噸/年PTA裝置關鍵設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
大型鑄鍛件已邁入世界一流供應商行列。大型水電鍛件已形成正常批量供應能力,大型火電鑄鍛件長期以來依靠進口的局面有所改觀,二代改進型核電裝備所需鑄鍛件已具備完整的國產化能力,三代核電鑄鍛件具備了供貨能力。此外,我國在大型冶金及礦山裝備、大型施工機械、大型高端自控系統等領域的國產化工作也有長足進步。
在04專項(“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科技支撐計劃等支持下,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國產化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例如,成功研制了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實現了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的國產化。成功研制大型開合式熱處理爐以及一大批大型精密數控加工機床,為發電設備、航空航天、汽車和船舶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加工制造的利器。
張國寶強調,“對這些成績,如何評價都不過分。如果沒有這些重大裝備和項目,我國綜合國力絕對不是今天這樣的水平。”
落實依托工程 用戶至關重要
回顧裝備工業30年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