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審批權的下放已有一段時日。對近年來“棄風”現象嚴重的中國風電行業而言,審批權的下放究竟會力挽其于絕境,還是會將已經不堪重負的風電推向深淵?
對于這個問題,日前參加“中國清潔電力峰會能源論壇先進科技助力中國未來能源發展”的業內專家和企業高管們的看法截然不同。但不管持何種觀點,必須承認的是,風電的問題已成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邁不過的坎兒。
或將失控
2012年,中國風力發電量已經超過1000億千萬時,裝機容量逾6000萬千瓦,一舉超越核電位列全國第三大電源前兩位分別為火電與水電。
“10年前誰也想象不到,風電會成為今天中國的主力電源之一。”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說。
但是這一超高發電量的背后,大量的“棄風”現象使得風力發電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蒙上一層巨大陰影。
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此次中國清潔電力峰會能源論壇上透露,2012年我國棄風限電電量約為200億千瓦時。
這一數字假若折算成風電裝機容量,意味著高達100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被棄用,約占當前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六分之一。
“以每1000瓦裝機需要投資8000元計算,這部分"棄風"所浪費的金額高達800億元,這是非常驚人的。”大唐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孟令賓分析道。
盡管近期風電審批權的下放被業內人士視為扭轉“棄風”的重要手段,但孟令賓顯然不這么認為。他表示,將5萬千瓦以上風電項目的審批權下放給地方政府后,全國風電將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總量也將缺少控制手段。
以東北風電為例,目前東北電力過剩比例已經高達50%,風能開發得越多“棄風”也隨之更嚴重。孟令賓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東北地區肯定不能再發展風電,甚至該地區內其他的電源項目也要嚴格限制,等到有消納能力的時候再上馬新項目。
許多與孟令賓有著同樣看法的業內人士擔心,風電審批權下放后,一旦失去規劃,各地政府將無序瘋狂地上馬風電項目,從而加劇“棄風”現象。
華電福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劉雷也認為,盡管風電并入電網審批周期過長,導致投產后經常無法馬上將電送出,但這種預先的科學規劃還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將審批權下放到地方,風電并網審批的相關問題仍然解決不了或者說是不能很好的解決,而且行業發展更需要具有遠見的規劃。”劉雷說。
孟令賓甚至認為:“隨著審批權的下放,一年后風電的形勢要比現在還要嚴峻,如果放任下去,再過兩年風電將沒有翻身之日。”
靠地方政府“覺悟”?
相比與會者大多看到風電審批權下放后的負面效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卻從正面進行了解讀。
他指出:“審批權下放是必然的趨勢。雖然風電審批權下放了,但是全國8個千萬千瓦的風電基地規劃已經做好了,這些基地的建設規模都將在規劃好的"框子"之中。而其他風資源不足省份,國家是鼓勵它們發展風電的。”
對于風電領域將出現重復建設與產能過剩的擔憂,韓文科直言:“我認為不會。”
支持他這一推論的背后,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銀行銀根收緊的現狀。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利潤正不斷下滑,導致其自身擴張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地方政府大多均背上了沉重的地方債務。
因此韓文科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地方政府即使拿到風電審批權也沖動不起來。哪個地方政府還敢獅子大張口地向銀行借錢?”
他進一步指出,審批權在中國下放,在目前的階段是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
“地方政府要轉變當官和只追求GDP發展的模式,要真正地把擔子擔起來。”
不過,韓文科也指出,審批權下放過程中也會出現盲目或者不嚴格審批、違背國家統一的產業政策、違反大局等情況,“但這不是主流”。
建議統中有分
唱衰審批權的下放與力挺這一舉措的“辯論”雙方,都有著各自能站得住腳的理由。但不管持何種觀點,希望促進風電行業的發展、減少“棄風”是雙方共同的期盼。
在當前審批權下放已成既定事實時,孟令賓建議,各個省可以自主審批風電項目,但是要通過一定的規劃、給予一個額度,“如果沒有規劃和額度就是無序的,不利于下一步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配額不要分配給發電企業與電網,而應當分給地方政府。
而在劉雷看來,除非建立真正的市場機制,否則即使審批權下放,目前風電領域的問題仍然很難解決。
顯然,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的“覺悟”并不可靠。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顧問王永干說:“審批權下放后,監管權絕對不能下放,風電行業沒有監管是肯定不行的。”
同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還表示,如今審批權限從國家能源局下放給地方,僅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