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行政審批項目7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0項。其中涉及大用戶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試點、電力市場份額核定、企業投資水電、風電和熱電聯產電站項目等多項能源類項目審批權的取消和下放。
2013年,我國新一屆政府再次推出“政企分開”新政,重點是取消審批權限,體現出政府積極主動調整經濟結構、全面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決心和行動。
1.依靠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可持續能源以促進經濟穩健增長
縱觀世界能源和電力市場發展現狀,環境壓力下的能源結構正在迅速推進各國能源市場向縱深發展、多元電力產品已經逐漸改變了電力供需的平衡機制。
美國借助頁巖氣提出能源革命的新口號,通過政治、經濟和軍事,尤其是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在資本市場、國際貿易和支柱產業多管齊下,迅即走出了能源結構優化和再工業化的經濟復蘇之路。中國靠什么?中國在太陽能“雙反”的泥潭里陷得太深,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第二次電力改革帶領中國的新能源革命,走出中國經濟下一階段穩健增長的復興之路?
從電力工業角度看,大型能源基地仍然是國家管控,目前放權涉及到的是中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發展他們的審批權放到地方的前提是區域電力市場要有活力,在區域電力市場當中的分布式電源、微電網與國家電力市場共生共榮,與地方的經濟結構和市場體系融合,形成區域的市場經濟生態,簡政放權才會收到刺激增長之效。否則,對目前高熱下的地方土地財政再放權恐難見到效果,短期地方也沒有相應的管控能力,放權搞建設容易,管好、發展好、運營好卻真不易。因為,放權目標和范圍不明、區域電力市場不活,地方發展相關產能后而本地無法消納時,若沒有外部市場承接,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仍將前景未卜。
一句話,與本次審批放權相配套前提是地方的電價權,進而也要追溯到跨區交易的輸配電服務的獨立定價和相關分稅制問題。
2.精簡電力管制
電力產業管制改革在發達國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OECD,2000)。我國傳統電力系統以煤電發電為主,長期在計劃管理下的安全經濟調度方式,這種管理體制支持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但是,當能源市場競爭激烈、氣候變化形勢嚴峻、新能源發電進入電力市場后,原先可控的發輸配變用的生產方式和流程勢必面臨調整的壓力。雖然政府曾經推出節能調度改革,但是市場機制、市場格局、交易模式和電力價格的不成熟、不完善,企圖從調度方式上打開市場缺口的這一改革嘗試,只是曇花一現,電力系統仍然在政府多部門的集中管制下運行。
筆者研究認為,中國能源的最終績效仍然要取決于電力市場調度,這其中的產權制度、管理組織、市場機制及其激勵相容所決定的各級企業主體擁有部分定價權才是宏觀和微觀的目標,也是各級政府進行杠桿調節的閥門。
當前政府對電力工業的管制主要表現在行政審批權上,表現為對投融資、運營、價格和績效制度等方面的直接與間接的控制。2002年第一次改革后,電力工業廠網分開、從計劃經濟轉型使得電力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通過電氣化引領中國經濟和民生大幅改善。無疑,我國經濟的新一輪改革啟動仍然寄希望于電力工業主營業務中的部分經營活力。
本次放權新政更多集中于清潔能源領域,尤其是新能源產業。那么,放權能不能保證其目標和可行性得到穩妥實現?目前部分新能源發電市場的失靈是不是因放權不夠而產生的?會不會因放權造成能源市場進一步失靈?主營電力生產決策權分散下去后,地方政企權限不對應,如果地方政府管理效能、協調控制力不到位,目前已經失靈的太陽能發電產業波及已經發展起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致使其步入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更大,并且隨之會產生未來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如何監管等新問題,由于份額控制弱化,地方和企業合作再次倒退到化石能源生產銷售也有可能。
更需要認真思考的是,新能源企業的生路疏通了沒有?——首先是可再生能源發的電,地方電網收購還是不收購?怎么收購?若采用小企業生產就行,那就先把小企業的生產環境建好后再放手。新能源產業管理應從方法上倒過來——從消費者如何買開始設計 “新能源產業生態”,大用戶直購電也一樣需要理順電力產供銷能源供應鏈,而不是簡單地就電力生產端實施放權。
長遠看,政府精兵簡政、放松電力管制的根本目標是創造高效運營的競爭性電力批發和零售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具備電力工業自身并帶動整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要通過立法,將電力市場結構和模式確定下來,才可能調動電力企業沿著主營業務的路線對其生產和服務持續創新。
要事先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強調清潔發電、節約用電的政府政績考核體系,減少由于政府行為引起或加重的電力企業負擔、過度競爭的弊端,密切注視并維護市場經濟健康運行。
3.持續創新、穩健運營
作為電力企業,持續穩健經營是其一貫的目標。面對政府放權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面對后危機時代的新經濟復蘇、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回歸、能源和資源環境互相掣肘和中國經濟開放的現實,中國電力工業如何融入市場經濟中去增加自身的適應性和彈性,電力企業可持續的內生活力在哪里?
在任何經濟體中,核心技術將成為復興和增長的基石,對市場信號的靈活響應是抵抗危機、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力。囿于傳統電力技術和管理方式進入到互聯網的信息社會里,企業經營優勢將不再依靠投資,而要依靠技術創新及其與之適應的管理創新,二者互相制約、拆分不開。我國電力工業已經在建設智能電網核心技術群及其營運平臺,但是如何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高效運營將是電力工業未來發展的新挑戰。智能電網是保證電力企業在可持續能源環境中創新經營的前提,我們最關心的是它能否帶來電力行業穩健的增長速度,并與全球化、市場經濟體系和產業結構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