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火電行業念起“緊箍咒”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世界1082個城市2008—2010年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布,我國32個省會城市參與排名,最好的是海口市,排名第814位,其余均在890位以后,北京名列1035位。
今年以來,霧霾污染似乎更為嚴重。研究發現,大型燃煤鍋爐、采暖供熱燃油和燃煤鍋爐、各種工業窯和爐、機動車尾氣等是PM2.5的主要來源。
為減少污染,從2012年1月1日開始,火電行業執行煙塵30毫克/立方米的國家排放標準。但在國家對火電行業一再念起“緊箍咒”的同時,石化、化工、有色、水泥等行業似乎未見動靜。
“持續推進電力行業污染減排外,還要加快鋼鐵、水泥等非電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進程,因地制宜開展燃煤鍋爐煙氣治理等。”在中華環保聯合會主辦的“2013年電力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技術與經驗交流會”上,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健一再強調。
火電行業“世界上最嚴格標準”如何落地?
“重點抓火電行業的減排沒有錯。”在交流會上,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趙鵬高說。不過,趙鵬高也指出,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之一。趙鵬高把該標準與歐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標準做了比較,認為比發達國家都嚴格很多。如日本煙塵排放標準為50—100毫克/立方米,我國新標準要求30毫克/立方米;日本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均為200毫克/立方米,我國是100毫克/立方米。
但要落實這“世界上最嚴格標準”,火電行業必須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還存在技術裝備等方面的困難。以脫硫為例,標準從400毫克/立方米到30毫克/立方米,只用了5年左右時間,但是按照老標準建設的脫硫設備壽命一般都是15年,企業需要為執行新標準,或者讓還在服役期的設備提前退休,或者額外增加新的補充設備,成本巨大。
趙鵬高解釋說:“從經濟上來看,煙塵排放達30毫克/立方米的話需增加費用,目前的測算是,至少每度電要再加2厘錢,但電廠的發電價格是國家定的,如電價不調整,發電企業在經濟上難以承受;從技術裝備來看,達標排放還要增加電除塵器,問題是電廠還有沒有空間來安裝新增的除塵設備?”
“我們在山西、內蒙古一些火電廠看見,不少30萬、60萬兆瓦發電機組煙塵排放都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上,甚至高達數百毫克/立方米。”重慶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高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主任委員肖容緒認為,目前,對火電廠而言,關鍵是新排放標準的“落地”問題。
脫硝設備今年將爆發
目前來看,大氣污染防治特別是煙氣脫硝領域已具備大規模推進的條件:一方面是技術成熟度較高,包括前端低氮燃燒、后端SNCR和SCR技術在內的主流脫硝工藝已為多數企業掌握;另一方面,在“史上最嚴”大氣排放標準、與主要企業簽訂減排責任書等一系列政策力推下,今年以來火電廠脫硝序幕已漸次拉開,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產業化基礎已具備。業內人士解釋說,目前在污染治理上,電除塵和布袋除塵都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效率。不過,除塵的市場已經是相對穩定的,不會再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脫硫脫硝市場還存在著市場機會。
從脫硫行業的發展看,在總量控制標準的強制約束下,“十一五”期間,全國脫硫機組占比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據中電聯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火電煙氣脫硫機組合同容量6.84億千瓦,累計投運容量5.18億千瓦,全國火電廠已投運煙氣脫硫機組容量占全國燃煤機組容量的75.73%。
2013年電力脫硝改造市場爆發。首先,電力行業占國內氮氧化合物排放的48%;其次,2014年7月,現役火電機組必須全部達到環保部《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公布的排放標準。而2012年前期,由于自身利潤低迷,火電環保投入一直不達預期,截至2012年上半年,平均脫硝率僅40%;上周,發改委頒布了《關于擴大脫硝電價政策試點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將脫硝電價試點范圍由14個省擴大到全國,減輕了電廠的環保支出壓力。長期來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取決于產業升級(工業鍋爐脫硝改造、落后產能淘汰等)和全方位的節能(集中供暖、熱電聯產、余熱回收等節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