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塔機行業目前發展迅速,我國既是世界民用塔機第一生產大國,也是世界塔機第一使用大國。隨著規模的上升,中國塔機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大型塔機取得較大突破,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業鏈也逐漸趨于完善。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不規范,產品結構標準僵化等問題也日益成為行業發展的桎梏。但問題也是促進行業提升自我的機遇,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和把握。
對此,本報特轉載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建筑起重機械分會秘書長喻樂康及曾旋撰寫的《中國塔式起重機發展的些許思考》一文,以引導讀者的深思,為塔機行業的更好發展獻計獻策。由于篇幅所限,本報對文章進行了一些刪改,特此說明。
綜觀中國塔機行業60年發展史,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和型譜,如今中國已經能生產100千牛米到52000千牛米的塔機,不但滿足國內工程建設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別是小批量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世界塔機生產大國。
取得四大成效
通過60多年的努力,中國塔機行業在產業規模、行業集中度、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具體來看,首先是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張。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塔機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各種形式的塔機產品型譜日益完善,塔機產銷量持續攀高,我國已成為世界民用塔機的第一生產大國,也是世界塔機第一大使用國。截至2012年,國內塔機保有量已超過30萬臺,年均增長率超過25%。
其次是行業集中程度穩步提升。目前國內獲得塔機制造許可證的企業共4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東、江浙、東北、川渝等地區,其中僅山東塔機制造廠家就超過150家,行業前10家企業市場份額已由2008年的38%提升到2012年的66%。
目前位于中國塔機第一陣營的制造商有中聯重科、永茂、川建等,這些企業引領著中國塔機業的發展潮流,也是塔機出口的主要廠家。同時大漢作為山東系的后起之秀,徐工作為塔機行業的后起之秀,近年來發展勢頭也比較迅猛。2012年在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大幅下滑的大環境下,塔機行業下滑21%,但隨著國家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未來幾年塔機行業將逐步進入穩定增長的成熟期,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再其次是大型塔機取得較大突破。近年來,我國起重力矩在2500kNm以上的大型、超大型塔機應用越來越廣泛,每年此類塔機需求量預計超過1000臺。過去國內超大型塔機市場主要由Favco、Potain等國外品牌占據。近幾年,國內的中聯重科、永茂、中建機、川建等都加大在超大型塔機領域的研發,陸續推出了一批標志性產品,逐步完成了超大型塔機進口品牌替代。以中聯重科為例,自2008年推出D1100超大型塔機以來,陸續開發多款超大型塔機,使國產超大型塔機的研制呈系列化,打破了超大型塔機領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局面,尤其全球最大上回轉塔機D5200的開發及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長臂塔機D1250的開發,徹底打破了我國工程用超大噸位塔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最后,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國內塔機在產品結構分析上逐步應用精確計算法。控制系統方面,PLC系統、變壓及變頻無極調速、故障自診監控、現場總線、遙控等技術已在塔機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提高了塔機的性能和安全性。基礎研究方面,有實力的企業,建設了完備的實驗室,通過對新技術、新結構進行定量分析和考核,提高了塔機的可靠性。
中國塔機制造產業鏈已經形成并日趨成熟,品質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中國塔機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突飛猛進。中國塔機出口地區超過144個國家和地區,僅2012年出口額就超過3億美元。中國塔機已經成為世界塔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過對國際尤其是歐盟塔機行業標準的深入研究,提升了行業對塔機的深入認識,從而提高了塔機的整體設計水平,使中國塔機產品性能和安全達到歐美市場的準入門檻。以永茂為例,永茂是第一個以整機產品打入歐盟和美國市場的中國塔機企業,產品已獲歐盟CE、新加坡MOM、美國ANSI第三方認證、澳洲認證等多項認證,整機產品銷售網絡覆蓋亞洲、歐洲、南北美洲、非洲和中東等全球近7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歷年居于行業前列。
存在三大問題
面對快速的市場變化和激烈的競爭挑戰,近幾年,中國各大塔機廠家加大了研發和制造的投入,技術水平與先進國家差距大為縮小,但在總體的結構、性能、質量,尤其在制造質量及可靠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一為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國內塔機產量很大,各方面都在向良性發展,有了品牌意識和銷售網絡,塔機標準也在向國際標準靠攏,并逐步完善。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相差很大。有一部分是技術實力雄厚、產品質量有保證的知名企業;但也存在一些工藝裝備、技術力量較差,以低廉的價格和非正規手段切入市場,以非正規的手段取得制造許可證和監檢證,對正規生產廠家造成巨大沖擊的企業。
二為基礎零部件、基礎研究發展滯后。目前,中國塔機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國產零部件的可靠性,如電氣元件、液壓元件、傳動元件有待提高;工藝裝備、實驗設備和檢測手段不夠完備;基礎研究不夠深入,如局部結構定量分析和可靠性研究。這就影響了整機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增加了事故隱患。
另外,傳動機構配置偏低已成為制約我國塔機技術性能提高的瓶頸,主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三為產品結構有待調整。近幾年中國塔機行業迅猛發展,但絕大部分產品大同小異,中、小型產能嚴重過剩。20世紀80年代,我國出于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