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場的啟動會給商業銀行帶來何種機會?
深圳環境交易所日前明確,碳交易市場將于6月18日正式啟動,首批確定的重點碳排放交易企業包括635家工業企業和200多棟大型公共建筑。而記者從上海環境能源交易中心(下稱“環交所”)了解到,上海針對碳金融市場建設的實施方案也已經進入最后階段。“首批試點企業約197家,涉及16個行業,包括石化、鋼鐵、有色和電力等10個工業產業,以及航空、港口、機場、賓館等6個非工業行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環交所官員表示。
兩大交易所全面推動碳交易背后,是國家發改委此前下發的通知——我國要在2013年啟動碳交易試點,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場雛形,“十三五”期間在全國全面開展交易。
這讓一些在綠色金融方面已經形成專業化經營的商業銀行看到了商機。一位接近上海環交所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已經有多家銀行與其商洽合作事宜。
中外資銀行備戰
“商業銀行可以探索建立氣侯變化的指數,開發消費碳金融的產品。不僅是在公司業務領域,還要在個人金融領域開發和低碳經濟相關的產品,比如低碳消費、綠色汽車信貸和綠色抵押貸款等等來促進低碳的消費。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考慮開展對新能源、清潔技術以及其他碳排放工程的直接和間接的投融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多次如此建議。
而此前,已經有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試水者。
興業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行的可持續金融部,已經組建了項目融資、碳金融、市場研究、技術服務、赤道原則審查5個專業團隊,打造集中產品創設、技術支持、資產管理、營銷組織、交易服務、業務合作等六項職能于一體的資產運營平臺。據了解,目前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已經超過千億元,并形成了綠色金融融資和排放權金融服務兩大服務系列,而“致力于成為綠色金融市場全流程、寬領域的專業金融服務商、全方位的綠色銀行”亦成為興業銀行的戰略目標之一。
同樣組建了專職的綠色信貸團隊的還有浦發銀行。截至2012年三季度,浦發銀行已經為國內53個綠色信貸項目提供超過33億元的貸款,覆蓋行業包括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熱電、市政、有色、陶瓷、食品、裝備制造、通訊以及可再生能源等行業。
事實上,在發展碳金融方面,不少外資銀行也正密切關注。德意志銀行相關人士日前對記者透露,在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以后,他們將在這方面與中國的多家環境交易進行密切合作。
“外資銀行可以幫助中資銀行進入一些原來它們不是那么熟悉的領域,比如項目融資和資本租賃等產品,中外資銀行可以在這些領域進行密切合作。而且,中外資銀行之間的這種合作并不必然需要表現在金融資本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發展期中,技術轉讓可能會成為中外資銀行在這一領域的合作主流。”德意志銀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