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此行將滯留太空十五天為我們空間科學研究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眾所周知,當代航天工程是一項非常龐大系統工程,需要計算、電子、控制等領域都要有上佳的表現才能勝任這一系列的工作。整個航天工具的運行中,自動化控制一直占據項目主流,通過它來實現航天器的平穩運行。
我們印象中的航天器特別是飛船類航天工具,應該是可能通過宇航員來直接進行飛行控制的,但是受限于現實技術,大部份環地球飛行器都是地面指令發出與飛船本身自動化控制合力完成。
目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神舟系列飛船及天宮一號都是通過此類形式完成飛行任務,通過分布的全國的監測站對飛行器實時狀態進行監控。
神十的發射直播中,在其太陽能帆板展開時,我們可以清楚的聽到技術人員報出帆板指令發出,然后從飛船外部監控探頭清晰看到帆板迅速展開,再次印證地面指令與飛船自動化之間的關系。在此次神舟十號十五天的在軌運行中,還將與天宮一號進行交匯對接,這是繼神九之后的再一次對接任務。
對接分兩次執行,一次為自動化對接,一次為航天員手動對接。作為自動化行業人士,我們關心更多的是自動化對接。天宮一號的對接機構共有118個傳感器進行測量,5個控制器接發指令,上千個齒輪軸承進行力和運動的傳遞,通過14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進行動作,數以萬計的零件和緊固件組成復雜的、機電一體化的周邊式對接機構,中間留有直徑800毫米的人孔通道。這種活動部件多、傳動鏈長、精度要求高的產品,必須有系統集成的工程化設計才能完成。
同時,在整體對接過程中核心部分必是自動化控制。不管現在還是以后雖然會進行手動對接,但是手動只是在惡劣太空環境下導致空間設備軟硬件故障之時才會采取的備用措施,大多數正常情況下,自動化控制才是主流。
未來隨著眾多基礎科技的不斷突破,自動化不管是在我們的科研探索還是工業生產中都將是重點發展方向,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