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6日起,歐盟開始向我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初裁結果好于預期,但仍將對我國光伏產業產生諸多不利影響,在國產光伏產品價格優勢蕩然無存的情況下,行業正顯現加速外移趨勢。
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從6月6日起,歐盟開始對產自我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雖然經過反復協商,歐盟最終還是對我國光伏產品祭出了反傾銷大棒。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價格優勢逐漸凸顯,成為全球主要的光伏產品供應國之一。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市場。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歐盟市場的光伏產品主要產自中國大陸和臺灣、韓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且按銷售價格區分,今年5月,產自中國內地的光伏組件約為0.66美元∕瓦,臺灣、韓國等地產的組件約為0.73美元∕瓦,美國、歐盟產的組件約為0.8美元∕瓦。
但此次歐盟征收的臨時反傾銷稅將使中國光伏產品喪失這一價格優勢。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介紹,歐盟在初裁中將臨時反傾銷稅率定為11.8%,正好卡住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脖子!11.8%的稅率意味著中國光伏組件的銷價將抬高至約0.78美元∕瓦,其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是我國光伏龍頭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瞿曉鏵介紹,在過去的4年中,受益于精細化分工及原料成本的下降,我國光伏組件價格下跌將近3∕4。因全球產能過剩,自2012年初以來,光伏產業已進入薄利時代。今年一季度的行業平均利潤率低于8%,“在歐盟11.8%的稅率之下,我國產品已不可能通過降價維持價格優勢”。
國內產能或向海外遷移
記者了解到,這次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與之前的美國“雙反”不同。在美國的光伏“雙反”中,明確指出了“使用非中國產電池片的光伏組件不在‘雙反’范圍內”,而這次歐盟的光伏反傾銷則包括了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等所有光伏產品。
“這意味著我國企業不能通過中間產品的海外采購規避歐盟的反傾銷稅收。”瞿曉鏵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只有將整個生產都向海外遷移,才有可能重新進入歐盟市場。
我國另一家光伏龍頭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歐洲是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主要市場,其征收11.8%的反傾銷稅,會造成我國產品出口嚴重受阻,在此情況下,一些企業已做好轉移部分產能、在海外設廠的準備。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結果,業內早有預計,一些企業早在去年就開始向海外遷移。其中,我國光伏龍頭企業之一的中電光伏已在土耳其建設了生產電池片與光伏組件的工廠,并在5月底投產;阿特斯陽光電力公司也正在擴大其加拿大工廠的產能。
但產能外移實屬無奈之舉。全球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說:“光伏企業通過國外代工或者開廠成本會高出很多。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如我國般完善的光伏產業集群,人工成本也明顯高于國內。”
業界呼吁多措應對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并非終裁,在未來幾個月時間里,我國應繼續就光伏問題和歐盟進行談判協商,并充分運用各方力量加以應對。
廉銳表示,此次歐盟初裁有一個出乎市場預料的地方,即其臨時反傾銷稅分兩步征收,前兩個月的稅率為11.8%,后四個月的稅率是47.6%。“這段時間尤其是前兩個月其實就是談判期,看能不能談出一個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賽維LDK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佟興雪說,希望政府能夠加緊和歐盟談判,爭取通過價格承諾達成和解!艾F在初裁的稅率是11.8%,而這兩年光伏產品的價格降幅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所以我們的價格承諾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這對整個市場也是有好處的。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表示,歐盟曾表達過通過價格承諾方式達成解決方案,機電商會對此進行了充分準備,時刻準備進行談判和磋商。然而,也有專家指出,歐盟調查認定的反傾銷幅度為47.6%,即使在未來的博弈中,歐盟能接受價格承諾的方案,提價幅度將會以47.6%為談判基礎,最終結果極有可能遠超11.8%。
充分利用歐盟內部的利益分歧也被認為是應對其反傾銷的途徑之一。國內多家光伏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歐盟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主要是以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為首發起的,歐洲很多企業并不贊同,近期有很多企業和協會已經明確表達了不同意見,我國可以利用這種分歧加緊和歐盟談判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