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工控機供應渠道主要來源于中國臺灣及內地的廠商,國外的產品(例如RADISYS、ROCKWELL、INTEL等)經過幾年的市場拼殺后,由于成本高、價格高、服務難,現已完全退出國內市場。目前,國內的IT業研發、加工技術力量不斷提升;各類芯片和各類器件、生產設備在國際市場基本可平等選購;軟件資源的可移植性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這些有利條件下,國內一些廠商抓住機會快速崛起,利用本土綜合競爭優勢逐步將國外品牌擠出國內工控市場。某些企業以每年超過100%的資產增長速度,鼎立于國內的工控市場,而且已成功打入國際工控市場。現國內市場主要工控機廠商有臺灣的研華、磐儀、大眾和大陸的研祥、華北、康拓等。
研祥等單位IPC產品的發展勢頭強勁;盛博的嵌入式產品已經進入國際市場,成為西門子、阿爾斯通等歐洲公司的配套產品;航天測控公司的VXI、PXI產品已成為國防工業中地面測控產品;康拓公司的新一代CompactPCI、PXI系列產品也開發成功,并成功地推出了基于APCI、PXI總線產品的KT8000自動測試平臺,引領了航天器地面測控的新潮流。在我國臺灣的同行中,除了研華、磐儀等之外,凌華科技集團的CompactPCI、PXI系列產品也頻頻出現在市場中。
工控行業的產品和技術非常特殊,屬于中間產品,是為其他各行業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工業計算機。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關鍵性行業的關鍵任務將越來越多地依靠工控機,而以IPC為基礎的低成本工業控制自動化正在成為主流,本土工控機廠商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電力、冶金、石化、環保、交通、建筑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從數字家庭用的機頂盒、數字電視,到銀行柜員機、高速公路收費系統、加油站管理、制造業生產線控制,金融、政府、國防等行業信息化需求不斷增加,對工控機的需求很大,工控機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近年來,國際上FCS、DCS、PLC、IPC、NC以及各類嵌入式控制裝置正處在快速發展之中,市場規模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而我國的發展速度更居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工控機的市場規模約200億元。
世界金融危機對工控機行業的影響
從2007年2月次貸危機開始的第一波,到始于2008年9月的次貸危機深化,金融危機開始向實體經濟轉移,經濟衰退的跡象出現第二波,危機在不斷加深。如果說金融危機第一波沖擊的是房地產、金融行業或者虛擬經濟,對我國工控機行業影響不大,可以置身事外的話,第二波的到來則將金融危機轉化為經濟危機,其沖擊向實體經濟展開,各實體行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工控機行業也無法獨善其身了。
首先,由于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位居上游的原廠商成本大增,因而也就不可能支持其采取通過適度的讓利優惠以增加或維持市場占有率的策略,甚至,原廠商將會通過不斷提高供貨價格以減少其自身銷售利潤的損失或至少維持原有利潤不會下降,同時位居下游的最終客戶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被迫降價銷售,這樣,就把中間的利潤空間及生存空間擠得所剩無幾。
其次,宏觀調控帶來的緊縮貨幣政策導致了市場資金供給量的大幅下降和資金成本的大幅飆升,這已經不單單是擠壓企業利潤空間的問題,更加上升到了危及企業生存安全的高度。
相當數量的希望在此環節中生存下來的制造企業都不得不想辦法壓縮應收賬款,適量擴大應付賬款。最重要的是,隨著全球通脹而來的全球經濟衰退初現端倪,相應地全球消費也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抑制,而這些都大大加劇了生產制造企業的生存困境,呈現的現象就是由于銷售路徑的變窄變細帶來了道路堵塞的狀況,于是競爭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再加之近些年中國經濟學界總結出來的有中國特色的“餓狼現象”的普遍存在,工控行業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同質化的惡劣競爭狀態之中。
工控機行業服務于紡織、建筑、汽車、造船、印刷、石化等多個行業,隨著這些行業在金融危機中受到波及,工控機行業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