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雙反”壓力下,中國的光伏企業也在嘗試著變換自己的視野。
“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遭遇‘雙反’,因此更加關注國內市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如此表示。
此外,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涉及光伏的標桿電價以及光伏電站的補貼問題。這似乎讓中國光伏產業在當前的困局中,依稀見到一絲曙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開拓新興市場外,部分光伏組件企業開始將國內市場需求的激活點放到了分布式光伏上,從產業上游往下游拓展。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胡潤青曾表示,中國屋頂光伏的安裝潛力可達40萬兆瓦以上。
記者最近在江西實地走訪,以晶科能源等企業為樣本,試圖厘清光伏企業的求變之道。
現狀:越生產越虧損
5月30日晚上7點半,江西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交接班的數萬名員工,使得這個離市區近10公里的開發區熱鬧起來。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就坐落于開發區西側晶科大道的兩旁。
今年以來,晶科能源國內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春節期間6000多名員工堅守生產一線。”江西晶科能源公司副總經理余木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該公司今年訂單已經排滿,前段時間公司又招聘了2000多名員工。
不過,企業也有自己的擔憂。“現在公司接到訂單繼續生產,只是不盈利。”余木森道出實情。
據晶科能源企劃部負責人徐清華介紹,正常情況下,光伏行業的毛利應該在20%左右,但現在只有10%,為了留住客戶,堅持生產。徐清華還稱,有些訂單還不敢接,生產得越多,虧損越厲害,陷入越生產越虧損的怪圈。
4月10日,晶科能源公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Q4季報。公司2012年全年凈虧損15.4億元,營收47.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5.1%。
在光伏產業低潮期中,虧損的企業不止晶科能源一家。
光伏產業是江西省重點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江西省發改委2008年11月的 《江西省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上饒經濟開發區等3個開發區建設成光伏產業高度集聚的特色產業區。截至2012年,上饒市規模以上光伏企業達到26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億元。在江西省的《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還提到,到2015年,全省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不過,這一目標的實現顯然在當前遇到了困難。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000兆瓦;2010年產量占全球生產總量的50%;2011年,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到全球的近80%。然而,繁榮在2011年9月戛然而止。歐債危機致使全球最大光伏市場歐洲的需求銳減,全球光伏產能超出需求40%,產能嚴重過剩。
“一些在2011年開始進入該行業的企業,在完成單晶硅、多晶硅爐等設備調試后,僅僅進行了短暫的試生產運行,受到光伏市場行情的影響,生產線從來就沒有正常運行過。”上饒市工信委電能科科長潘勇華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到2012年,上饒市停產半停產企業達到6家。
綜合各上市公司年報,2012年全年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賽維LDK虧損額分別高達4.919億美元、2.666億美元、10.5億美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光伏行業已連續6個季度虧損。
求變:瞄準新興市場
歐盟“雙反”大棒落下之前,國內光伏企業早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歐洲市場的壓力。以晶科能源為例,該公司產品出口比例已由九成降至約六成,公司去年產能1200兆瓦,出口比例降到70%,其中歐洲市場占到40%左右。
在這樣的局勢下,部分企業開始主動求變,轉移市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