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2012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由國家電網公司等100多家單位約5萬人參與研發和建設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我國電工領域在國家科技獎上收獲的最高榮譽。
作為工程性技術研發項目,特高壓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相關資料表明,我國東中部地區火電裝機占比高,燃煤電廠分布密集,如長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電廠,南京到鎮江約每10公里就有一座。長三角和環渤海城市群PM2.5超標,與此有一定關系。
我國的能源資源和能源需求呈現逆向分布,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電量最多的是東中部。過去遠距離輸電技術落后,能力有限,所以電力發展以就地平衡為主。現在,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已投入運行,通過將山西的能源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大大減少了燃煤污染,對減少PM2.5大有幫助。
據介紹,與采用500千伏方案相比,這一工程可節省走廊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減少輸電損耗三分之二;4年以來,累計向華中地區送火電296.44億千瓦時,替代輸煤約900萬噸。據國網能源研究院專家白建華預測,通過建設特高壓網架和西部、北部大型坑口電廠,2020年中東部地區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硫55萬噸,減少環境損失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