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屬于新興產業,但風電設備滑入產能過剩產業的行列也并非什么新聞,因為風電設備過剩現象出現已有3年多了。北京賽迪經智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投資戰略咨詢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風電過剩其實是結構性過剩和階段性過剩。”而對于風電未來的發展前景,他表示依然看好。
風電整機產能過剩逾50%
2012年,我國(不包括臺灣地區)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2960MW,累計裝機容量達75324.2MW;全球新增裝機容量44799MW,累計裝機容量為282587MW。雖然2012年我國當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仍居全球前列,但相比2011年度下降了26.5%,其實,2010年以后,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已連續兩年同比下降。
“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約在30GW至35GW,而2011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僅為17GW,這意味著風電整機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張謙針對個體部件進一步說道,“從零部件角度看,鑄件過剩100%以上,齒輪箱過剩100%以上,葉片過剩30%以上。”
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 電氣是我國風電設備生產企業的第一梯隊,產能過剩直接影響到了這3家企業的經濟效益。具體來看,東方 電氣2012年新能源收入同比減少13.72%,主要是受風電行業影響,本年風電收入減少12.37%。同時新能源毛利率同比降低4.66個百分點,主要是本期銷售風電價格下降。金風科技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106.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43%,售出機組裝機容量2583.3MW,同比減少16.82%。華銳風電實現營業收入40.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7.73%;營業利潤減少7.6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37.25%;實現凈利潤-5.8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7.31%。“東方 電氣和金風科技整體還是盈利的,而華銳風電虧損在很大程度上與其過于依賴國內市場有關。”張謙分析說。
濃厚的傳統產業色彩
作為新興產業,風電是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幾年出現產能過剩,應該說是風電市場供需兩方面合力造成的結果。
從供給方面看,目前國內的風電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梯隊是前面提到的華銳、金風和東氣三家,幾年前就已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第二梯隊是上海電氣、明陽、湘電等不到10家企業,從2008年開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第三梯隊包含華創、漢維等20多家企業,方才拿出樣機或正在進行小批量試制;第四梯隊的幾家企業剛剛進入,還沒有推出自己的產品。此外,還有一些企業也有制作風機的打算,但還沒有實際動作。張謙告訴記者:“僅僅兩三年的時間,風機生產企業一下子就增長到了80多家,但目前真正具有產能的只有前兩個梯隊的企業,其中又以第一梯隊的三家企業為主。現在的產能過剩主要是因為這幾家大型企業占領了大量的市場空間,讓后入者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他表示,風電目前實際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新行業一出現,資本就會聚集過來,但此時的過熱是低端生產模式的過熱,也可以說是一種結構性過熱。
張謙之所以稱風電產能過剩是低端生產模式的過熱,是因為風電設備生產企業的門檻比較低,非常容易進入。就風電而言,其實只有葉片的技術含量相對高一些,而齒輪箱和鑄件本身就是傳統產業,研發難度相對低一些,所以進入者非常多。事實上,許多后進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并沒有自己研發的核心技術,基本上買的都是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等國的技術專*,自己只是進行簡單的組裝,據說生產一臺風機要支付5萬~8萬歐元的專*使用費。
“風電產能過剩是低研發投入的產能過剩,即使過剩了,也只是一種短期的陣痛,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自然會被市場所淘汰,而風電設備生產本身的投資并不是很大。”對于風電行業可能出現的大浪淘沙,張謙似乎已經做好了坦然面對的準備。
記者注意到,其實此前就有人慨嘆:“風電從應用角度看是一個新的產業,但其產業鏈的主體部分是傳統產業,即機械、電氣、工具等行業的延伸。”可以說,與風電設備的生產相比,風電場的建設、運維更為復雜,更符合新興產業的稱謂。
當一些傳統企業基于美好的前景預測紛紛將風能作為自身新的增長點而造成產能急劇擴張時,風電市場的需求卻開始出現了下滑。據介紹,由于全球經濟走低以及國內電力體制的掣肘,風電建設與電網規劃脫節,并網難逐漸顯現,棄風限電等問題日益凸顯加劇。同時,隨著國家信貸政策收緊以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的出臺,風電場開發的門檻不斷提高,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開始降低。
此外,張謙認為,風電建設市場后繼乏力,與好的風場地址越來越少,新建風電場的經濟性不如先前建設的風電場有關。而且,風電場在建設中還存在兩個弊病:一是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結果發電效率和發電時間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注重單個風場規模的擴大,對風電場的政策扶持、運營和電網之間的協調機制等關注的不夠。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風電市場增長乏力。
風電過剩是階段性過剩
盡管風電目前面臨過剩的困境,張謙依然對風電市場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風電出現產能過剩,只是因為對風電的預期超過了實際情況,而風電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這“屬于短暫性的產能過剩,長遠來看是能夠消化目前的產能的,只是有些企業可能會被淘汰”。
張謙對市場樂觀的根據,主要源于國家的風電發展規劃。按照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要突破100GW,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GW,而目前的風電裝機容量只有75GW,因此還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此外,按照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的要求,到“十二五”結束時,這些城市應用新能源的比例要超過6%,而現在基本上只有2%~3%,因此風能作為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供應過剩 中國光伏電池的產業興衰
- 上一篇:產值過億元 沈陽搶占現代建筑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