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作為時下最火熱的IT行業詞匯,隨之數據倉庫、數據安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等圍繞大數量的商業價值的利用逐漸成為行業人士爭相追捧的利潤焦點。
擁有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多個互聯網研究重鎮任教經歷的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被譽為“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維克托最具洞見之處在于,他明確指出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關注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
4月23日,全球領先的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倉庫解決方案廠商Teradata(天睿公司)在北京舉辦“第13屆Teradata大數據峰會”,這場國內最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峰會旨在聚焦數據倉庫與數據探索以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從而幫助中國客戶建立大數據分析能力。
海量數據中的商業機遇
“可能感興趣的人”“猜你喜歡”“購買此商品的人還購買了……”在你刷微博、網上購物時,經常會在相應的位置上見到如上提示。這些看似簡單的用戶體驗背后,其實正孕育著被譽為“新油田”的大數據產業。
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將增長50%,每兩年便可以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這些數據又并非單純指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有著無數的數碼傳感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雖然大數據目前在國內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商業價值已經顯現出來。首先,手中握有數據的公司站在金礦上,基于數據交易即可產生很好的效益;其次,基于數據挖掘會有很多商業模式誕生,定位角度不同,或側重數據分析。比如幫企業做內部數據挖掘,或側重優化,幫企業更精準找到用戶,降低營銷成本,提高企業銷售率,增加利潤。據統計,目前大數據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數據預計會上漲到530億美元。
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辛兒倫表示:“企業或政府單位對于數據的駕馭,從最基本的獲取到整合、治理、探索、分析、汲取智能、到采取精確行動,這種全能力的建立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
“領先者”Teradata先發制人
資料顯示,Teradata(天睿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510家客戶。客戶類型包括了政府部門、通信運營商、商業和儲蓄銀行、航空公司、零售商等。由于國內廣闊的市場,Teradata(天睿公司)非常注重在中國的發展,公司已和中國移動、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企業建立了合作。
在通信運營商領域有這樣一個案例。Teradata公司的一個電信客戶想要發起定制的對外郵件進行促銷,鼓勵顧客訪問位置最便利的門店。郵寄方需要確定離每位顧客距離不超過50英里的最近的三家門店。沒有Teradata地理空間解決方案,公司得分析5500萬個客戶的相關位置數據,并確定他們和2000多家門店之間的關聯。“完成這個分析工作需要進行650億次復雜計算,且98.5%的結果都因為不能用而被丟棄。然而憑借Teradata地理空間解決方案,該客戶得以排除不必要的分析計算。這使得查詢執行時間從75分鐘大幅縮短至3分鐘性能提升達25倍。”Teradata技術負責人說,這些分析功能,在零售、金融、保險和通訊行業發揮重要作用。
正是因為Teradata天睿公司具備的專業性和與任何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相比,其可以在更多層面上為客戶實現增值并發掘商機,也就是說在任何行業和地區,Teradata的技術和專業技能都能創造不同。Teradata天睿公司又被評為“行業領導者”。
目前,國內也有百分點、晶贊科技這樣立足于大數據的創業公司。但新創公司進入數據服務領域存在三大挑戰:一是有無全面開發技術的能力及實力;二是有無足夠多的錢,做數據服務需要很多基礎設施、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等,這些都需要有硬件投入;三是要跑得比大公司快。
“大數據的前景大方向是符合趨勢的,但具體產品和數據處理能力,可能是最終成敗的因素。如何獲得大量數據,數據的質量、相關性以及是否有好的處理能力和技術,最終應用的方向是商業化的關鍵。”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表示。